𣺸字详情

𭗱

𣺸

氵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23EB8 CJK 扩展B

氵部

13画

10

10画 (洋)

左右结构

IUDO

ETQF

VUUO

U 23EB8

𣺸字概述

𣺸〕字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3画

𣺸〕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洋、火”。

𣺸〕字仓颉码是ETQF,五笔是IUDO,郑码是VUUO

𣺸〕字的UNICODE是U+23EB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7128,UTF-32:00023EB8,UTF-8:F0 A3 BA B8。

𣺸〕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𣺸

同“”。义和团新造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𣺸”,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9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619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566頁,第29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𡘋音詳 —— 水名。說文》:水,出齊臨胊高山,東北入鉅定。

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又,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又,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𡘋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又,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又,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又,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又,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又,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64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41

《山海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謹照原文蒙改濛。洋下增水字。

注解

〔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洋〕字拼音是y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羊

〔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羊声。本义是古水名。

〔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áng] ⑴ 比海更大的水域⑵ 广大,众多,丰盛⑶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⑷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⑸ 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