𤂣字概述
〔𤂣〕字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8画。
〔𤂣〕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䔥”。
〔𤂣〕字仓颉码是ETLL,五笔是IAVJ,郑码是VENU。
〔𤂣〕字的UNICODE是U+240A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7619,UTF-32:000240A3,UTF-8:F0 A4 82 A3。
〔𤂣〕字异体字是瀟。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𤂣”,请参考“瀟”字。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7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60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609頁,第2字
音《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𡘋音蕭 —— 瀟瀟,風雨暴疾貌。《詩・鄭風》:風雨瀟瀟。
义又,水名。《廣輿記》:瀟江,在永州府城外,原出九疑山。《水經注》:瀟者,水淸深也。
义《集韻》或作潚。
注解
〔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瀟〕字拼音是x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蕭。
〔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āo] ⑴ 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