𨓜字详情

𭗱

𨓜

辶部 共10画 左下包围结构 U+284DC CJK 扩展B

辶部

10画

7

15画 (逸)

左下包围结构

QKQP

YNAU

WRJR

U 284DC

𨓜字概述

𨓜〕字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0画

𨓜〕字是左下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免”。

𨓜〕字仓颉码是YNAU,五笔是QKQP,郑码是WRJR

𨓜〕字的UNICODE是U+284D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5084,UTF-32:000284DC,UTF-8:F0 A8 93 9C。

𨓜〕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𨓜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𨓜”,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260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244頁,第8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𡘋音佚。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

又,《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

又,《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

又,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

又,《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注解

〔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逸〕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兔

〔逸〕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辵( chuò )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是逃跑。

〔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跑,逃跑,逃~。奔~。⑵ 散失⑶ 安闲,安乐⑷ 超过一般⑸ 隐遁⑹ 放任,不受拘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𨓜”,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夷質切頁碼328頁,第2

異體𨓜

逸失也。从辵、兔。兔謾訑善逃也。

附注段玉裁注:「會意。……兔善逃,故从兔辵。猶隹善飛,故奪从手持隹而失之。皆亡逸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移七反頁碼805頁,第2行,第1

逸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失也。

鍇注臣鍇曰:「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夷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888頁,第2許惟賢825頁,第2

逸失也。

段注此以曡韵爲訓。亡逸者,本義也。引伸之爲逸游,爲暇逸。

从辵兔。

段注會意。夷質切。十二部。

兔謾訑善逃也。

段注說从辵兔之意。謾,訑皆欺也。謾音蠻。訑《言部》作詑。音大和切。兔善逃,故从兔辵。猶隹善飛,故奪从手持隹而失之。皆亡逸之意。

白话解释

逸,失踪。字形采用“辵、兔”会义。野兔会在危急时刻装假蒙人,善于逃跑。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止、從(「」形或省其下半),從「」為義符,表示被拘執;從「止」也是義符,表示用腳行動。全字會被拘執的奴隸以腳逃走,即「逃逸」之意。金文從辵、從兔,會兔子逃逸之意。「逸」字二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45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81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622頁
4說文校箋第418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389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40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40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81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07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55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404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36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727頁【補遺】第17478頁
14通訓定聲第253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43頁【崇文】第3369頁
16說文句讀第1348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55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28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