𨔆字详情

𭗱

𨔆

辶部 共11画 左下包围结构 U+28506 CJK 扩展B

辶部

11画

8

16画 (遇)

左下包围结构

YWUP

YYSY

WSOT

U 28506

𨔆字概述

𨔆〕字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1画

𨔆〕字是左下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於”。

𨔆〕字仓颉码是YYSY,五笔是YWUP,郑码是WSOT

𨔆〕字的UNICODE是U+2850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5126,UTF-32:00028506,UTF-8:F0 A8 94 86。

𨔆〕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𨔆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𨔆”,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0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261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1245頁,第6

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𡘋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榖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又,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又,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又,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

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𤰞勝高。

又,《集韻》、《韻會𡘋魚容切,音顒 —— 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3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21

《禮・曲禮》諸侯未及相見曰遇。

謹照原文未及下增期字。

《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𤰞勝高。

謹照原文省使字。

注解

〔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遇〕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禺

〔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禺( yù )声。本义是相逢,不期而会。

〔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ù] ⑴ 相逢,会面,碰到⑵ 机会⑶ 对待,款待⑷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