𨤙字详情

𭗱

𨤙

釆部 共16画 上中下结构 U+28919 CJK 扩展B

釆部

16画

9

12画 (絭)

上中下结构

TODI

HDKVF

PFGZ

U 28919

𨤙字概述

𨤙〕字部首是釆部,总笔画是16画

𨤙〕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釆、大、糸”。

𨤙〕字仓颉码是HDKVF,五笔是TODI,郑码是PFGZ

𨤙〕字的UNICODE是U+2891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6169,UTF-32:00028919,UTF-8:F0 A8 A4 99。

𨤙〕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𨤙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𨤙”,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8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923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885頁,第22

廣韻》:去願切;《集韻》、《韻會》:區願切,𡘋音券。說文》:攘臂繩也。博雅》:絭謂之纕。廣韻》:連弩三十絭共一臂。

又,《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𡘋音眷 —— 義同。

又,《廣韻》:俱願切;《集韻》:居願切,𡘋𢑆 —— 義同。

又,《廣韻》:居玉切;《集韻》:拘玉切,𡘋音挶 —— 義同。

又,《集韻》:驅圓切,音圈 —— 義同。

注解

〔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絭〕字拼音是ju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龹、糸

〔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uàn] ⑴ 用来束腰或衣袖的绳子。⑵ 束缚。⑶ 弩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𨤙”,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居願切頁碼437頁,第16

𨤙

異體

𨤙攘臂繩也。从糸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居願切頁碼1036頁,第6行,第1

𨤙攘臂繩也。從糸𢍏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居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628頁,第2許惟賢1143頁,第6

𨤙纕臂繩也。

段注纕各本作攘。今正。纕者,援臂也。臂褏易流。以繩約之。是繩謂之絭。絭有叚帣爲之者。《史記・滑稽列傳》。帣韝鞠𦜕。徐廣云:帣,收衣袖也。又有叚卷爲之者。《列女傳》。趙津女娟攘卷操檝。卷卽絭也。《禾部》曰:稇,絭束也。《冖部》曰:冠,絭也。是引申爲凡束縛之偁。

从糸。𢍏聲。

段注居願切。十四部。

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4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11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28頁
4說文校箋第580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19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91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22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44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763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45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555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458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749頁【補遺】第17919頁
14通訓定聲第299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38頁【崇文】第4549頁
16說文句讀第1893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25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211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