𨱓字详情

𭗱

𨱓

钅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28C53 CJK 扩展B

钅部

17画

12

20画 (鐎)

左右结构

QWYO

OPOGF

PNUO

U 28C53

𨱓字概述

𨱓〕字部首是钅部,总笔画是17画

𨱓〕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钅、焦”。

𨱓〕字仓颉码是OPOGF,五笔是QWYO,郑码是PNUO

𨱓〕字的UNICODE是U+28C5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6995,UTF-32:00028C53,UTF-8:F0 A8 B1 93。

𨱓〕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𨱓

” 的类推简化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𨱓”,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63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322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310頁,第2

唐韻》:卽削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𡘋音焦。說文》:鐎,斗也。廣韻》:溫器,三足而有柄。周禮・天官・鬱人》〔註〕:以煑之鐎中,停于祭前。史記・李將軍傳》刁斗〔註〕: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又,《博古圖》:漢熊足鐎斗,高四寸八分,深三寸二分,口徑二寸三分,容一升四合有半,重一斤十兩,有流,有柄,三足,流蓋與柄多爲物象,足飾以熊。龍首鐎斗,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徑四寸三分,容三升,重三斤一兩,有耳,有流,有柄,首飾以龍,皆銅爲之。趙襄子使㕑人操斗,以食大工。古者行食以斗,而此有柄與流,知其爲盛羹湇之具也。正字通》:據此說,與《周禮註》煑鐎小別。然以形制推之,鐎斗與軍中鐎斗,名同實異。說文》鐎汎訓鐎斗,徐氏誤引《史記》「鐎器受二升,晝炊夜擊」以實之。六書故》、《正韻》、《韻會》鐎字註與刁斗合爲一,皆非也。集韻》:通作焦。

又,《廣韻》:昨焦切;《集韻》:慈焦切,𡘋音樵 —— 溫器,形如銚。

又,《五音集韻》:卽由切,音遒 —— 釜屬。

注解

〔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鐎〕字拼音是j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焦

〔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o] ⑴ 刁斗,古代军用炊具,三足,有柄,夜间用来敲击报更:“秋入铜~。”⑵ 温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