𩏍字概述
〔𩏍〕字部首是韋部,总笔画是18画。
〔𩏍〕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𮧯、𱬹”或“𮧯、爫、旧”。
〔𩏍〕字仓颉码是DBBLA,五笔是NHKJ,郑码是XJIK。
〔𩏍〕字的UNICODE是U+293C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8909,UTF-32:000293CD,UTF-8:F0 A9 8F 8D。
〔𩏍〕字异体字是韜。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𩏍”,请参考“韜”字。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5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5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8頁,第7字
音《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𡘋音叨。《說文》:弓衣也。从韋,舀聲。《玉篇》:劒衣也。《廣韻》:藏也。《詩・小雅・彤弓》〔傳〕:櫜,韜也。又,〈周頌・時邁〉。【疏】櫜者,弓衣。一名韜弓,故納弓於衣謂之韜弓㊟〔櫜者,弓衣,一名韜,故內弓於衣謂之韜弓〕。
义又,《玉篇》:義也。
义又,《玉篇》:韜杠也。《儀禮・鄕射禮》: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註】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頸也。
义又,《玉篇》:寬也。
义又,《韻會》與弢同。《前漢・藝文志》:六弢。【註】師古曰:卽今之六韜也。弢與韜同。
音又,《集韻》:叨号切,音套 —— 臂衣也。
义《集韻》或作鞱。
注解
〔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韜〕字拼音是t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舀。
〔韜〕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韋,舀( yǎo )聲。韋,熟皮。本义是劍套。
〔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āo] ⑴ 弓或劍的套子。⑵ 隱藏,隱蔽⑶ 用兵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