𩞹字详情

𭗱

𩞹

食部 共20画 上下结构 U+297B9 CJK 扩展B

食部

20画

12

23画 (饜)

上下结构

JEDE

AKOMV AKOIV

KQSO

U 297B9

𩞹字概述

𩞹〕字部首是食部,总笔画是20画

𩞹〕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猒、食”。

𩞹〕字仓颉码是AKOMV AKOIV,五笔是JEDE,郑码是KQSO

𩞹〕字的UNICODE是U+297B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9913,UTF-32:000297B9,UTF-8:F0 A9 9E B9。

𩞹〕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𩞹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𩞹”,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14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426頁,第34

標點整理本: 第1422頁,第1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豔切,音厭。玉篇》:飽也、足也。左傳・襄十六年》: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孟子》:饜酒肉而後反。

又,通作厭。書・洛誥》:萬年厭于乃德。【註】厭,飫也。【釋文】厭,於豔反,徐於廉反。

又,《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正韻》:衣炎切,𡘋音懕 —— 義同。

吳棫《韻補》:《左傳・序》饜而飫之,《孟子》饜酒肉,或作𤞣書・洛誥》註飽也,亦作懕,通作厭。周禮・大司徒》〔註〕厭服于十二敎,疏云謂厭飫服行。又,〈賈山傳〉好善無饜〔《漢書・賈山傳》求善無饜〕,無音。孟子》不奪不饜,《左傳》貪惏無饜,有平、去二音。舊韻𤞣、饜、厭三字訓解不同,許於經傳有明音,卽依本音;如無明音,卽平、仄聲通使。毛氏曰:三字訓解不同,謂厭斁、厭禳、厭服、厭厭之類,當隨出處。若訓飽足者,平、去聲三字𡘋同,其閒字音獨異,如《孟子》不奪不饜有二音,至饜酒肉、饜足乃獨去音,皆合通押。按,本韻三字各出,如厭之爲斁,饜之爲飫,猶曰不同;如𤞣字直是省文,各出誤矣。互詳厭字註。

注解

〔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饜〕字拼音是yà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厭、食

〔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àn] ⑴ 见“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