𪏬字详情

𭗱

𪏬

黄部 共31画 左下包围结构 U+2A3EC CJK 扩展B

黄部

31画

20

25画 (黌)

左下包围结构

GJQW

MKHBC

AKKO

U 2A3EC

𪏬字概述

𪏬〕字部首是黄部,总笔画是31画

𪏬〕字是左下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更、黌”。

𪏬〕字仓颉码是MKHBC,五笔是GJQW,郑码是AKKO

𪏬〕字的UNICODE是U+2A3E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73036,UTF-32:0002A3EC,UTF-8:F0 AA 8F AC。

𪏬〕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𪏬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𪏬”,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黃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35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517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1518頁,第31

廣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𡘋音橫。廣韻》:學也。後漢・儒林傳》:順帝感翟酺之言,更修黌宇,凡所造搆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自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蔡襄〈士伸知己賦〉:遠陶聖世,少齒鄕黌。○【按】史傳通作橫。互見木部橫字註。

又,地名。水經注》:淶水北逕小黌東,又東逕大黌南,蓋霍原隱敎授之處也。徐廣云:雖千古世懸,猶表二黌之稱。

注解

〔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黃部

〔黌〕字拼音是h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𦥯、黃

〔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óng] ⑴ 见“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