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字详情
瑱
瑱字概述
〔瑱〕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iàn、tián、zhèn),部首是王部,总笔画是14画。
〔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王、真”或“⺩、真”。
〔瑱〕字仓颉码是MGJBC,五笔是GFHW,四角号码是14181,郑码是CELO,中文电码是3859。
〔瑱〕字的UNICODE是U+747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809,UTF-32:00007471,UTF-8:E7 91 B1。
〔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624。
〔瑱〕字异体字是琠、鎮、顛、瑱、𤩱、𦔿、𦗁。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6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740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691頁,第12字
义《字彙》:俗瑱字。
注解
〔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瑱〕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iàn、tián、zhè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真。
〔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àn] ⑴ 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用玉、石、贝等制成。⑵ 美玉:“荣重馈兼金,巡华过盈~。”⑶ 古通“填”,填充:“金精玉英~其里。”㈡ [zhèn] ⑴ 镇压坐席的玉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他甸切頁碼第8頁,第13字續丁孫
瑱
異體瑱
以玉充耳也。从玉眞聲。《詩》曰:「玉之瑱兮。」
鉉注臣鉉等曰:今充耳字更从玉㫄充,非是。
𦗁
瑱或从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趯練反頁碼第46頁,第7行,第1字述
以玉充耳也。從玉眞聲。《詩》曰:「玉之瑱兮。」
鍇注臣鍇曰:「《詩》云:『充耳琇瑩。』《左傳》說錦縛一如瑱,謂之卷緊似充耳也。《國語》、左史之言『吾憖寘之於耳,對曰豈以規爲瑱乎?』規諫也,然則瑱入耳也。若《西都賦》:『玉瑱以居楹。』則音鎮,謂爲玉鎮在柱下也。」
反切………頁碼第47頁,第2行,第1字述
瑱或從耳。
鍇注臣鍇曰:「此以耳爲形,眞爲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佗甸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52頁,第3字許惟賢第21頁,第6字
㠯玉充耳也。
段注詩《毛傳》曰:瑱,塞耳也。又曰: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矦以石。按瑱不皆以玉。許專云以玉者,爲其字之从玉也。凡字从某爲某之屬。許君必言其故。
从王。眞聲。
段注佗甸切。十二部。
詩曰:玉之瑱兮。
段注《鄘・君子偕老》文。今詩兮作也。《女部》又引邦之媛兮。可知此篇也字古皆作兮。孫毓詩評亦引玉之瑱兮。
瑱或从耳。
段注《攷工記》注引《左傳》。縳一如瑱。《釋文》曰:瑱本或作𦗁。耳形眞聲。不入《耳部》者,爲其同字異處。且難定其正體或體。凡附見之例眡此。
瑱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5頁,第1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1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2頁,第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0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35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60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6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50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6頁,第2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9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02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6頁【補遺】第1617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278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3頁【崇文】第12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271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43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