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字详情

tiǎnㄊㄧㄢˇ
⺗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5FDD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部" in /www/wwwroot/www.cztjy.cn/zidian/item.php on line 191
.html title=部首⺗的汉字>⺗部

8画

5

8画 (忝)

上下结构

形声字

GDNU

HKP MKP

AGU

10338

1812

6735

U 5FDD

横、横、撇、捺、竖钩、点、点、点

忝字概述

〔忝〕字拼音是(tiǎn),部首是⺗部,总笔画是8画

〔忝〕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天、㣺”或“天、”,五行属火。

〔忝〕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天声。本义是羞辱,愧对;辱。

〔忝〕字仓颉码是HKP MKP,五笔是GDNU,四角号码是10338,郑码是AGU,中文电码是1812,区位码是6735

〔忝〕字的UNICODE是U+5FD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541,UTF-32:00005FDD,UTF-8:E5 BF 9D。

〔忝〕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834

〔忝〕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tiǎnㄊㄧㄢˇ

基本解释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在知交。~属知己。~列门墙(愧在师门)。~为人师。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2.同本义。
disgrace;
忝,辱也。 —— 《说文》无忝祖考。 —— 《书·君牙》辟不辟,忝厥祖。 —— 《书·太甲上》。传:“忝,辱也。”无忝尔所生。 —— 《诗·小雅·小宛》二十忝科名。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有忝(有愧于;有辱)
3.荣幸[做] have the honor to be——用作谦词。
忝列门墙;忝在知交。
4.同“”。挺起;凸出。
throw forward;
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忝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 —— 《西游记》
副词
表示愧于进行某事 unworthy, thily——用作谦词。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 —— 陈寿《三国志》
忝眷;忝居。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03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377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321頁,第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點切,音餂。說文》:辱也。書・堯典》:否德忝帝位。詩・小雅》:無忝爾所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念切,音舚 —— 義同。

注解

〔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忝〕字拼音是tiǎ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天、⺗

〔忝〕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天声。本义是羞辱,愧对;辱。

〔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iǎn] ⑴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他點切頁碼357頁,第31

異體

㤁辱也。从心天聲。

蔣注《五經文字》:恭慕忝,此三字並從音心,與心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透點反頁碼868頁,第1行,第1

㤁辱也。從心天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他典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057頁,第6許惟賢900頁,第3

㤁辱也。

段注《小雅・小宛》曰:無忝爾所生。傳云:忝,辱也。

从心。天聲。

段注他典切。按从天爲聲,則古音必在十二部。葢或㥏之或體耳。自《字林》讀他念切,而失其本音矣。

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06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895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679頁
4說文校箋第460頁,第18字
5說文考正第426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54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62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23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26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81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44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670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0535頁【補遺】第17596頁
14通訓定聲第337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14頁【崇文】第3653頁
16說文句讀第1483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06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999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