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字详情

jǐnㄐㄧㄣˇjìnㄐㄧㄣˋ
亻部 共4画 左右结构 U+4EC5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亻部

4画

2

4画 (仅)

左右结构

形声字

WCY

OE

NXS

27240

0284

2986

U 4EC5

撇、竖、横撇/横钩、捺

仅字概述

〔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ǐn、jìn),部首是亻部,总笔画是4画

〔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又”,五行属木。

〔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堇( qín )声。本义是仅能,只能。

〔仅〕字仓颉码是OE,五笔是WCY,四角号码是27240,郑码是NXS,中文电码是0284,区位码是2986

〔仅〕字的UNICODE是U+4EC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165,UTF-32:00004EC5,UTF-8:E4 BB 85。

〔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136,属常用字

〔仅〕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jǐnㄐㄧㄣˇ

基本解释

不过,才。不~如此。绝无~有。~只(仅仅)。

详细解释

副词
1.(形声。从人,堇( qín )声。本义:仅能,只能) 同本义。
only; merely; barely;
仅,才能也。 —— 《说文》仅逮是月也。 ——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仅然后得兔。余一人仅亦守府。 —— 《国语·周语》仅以救亡者。 —— 《战国策·秦策》仅得免死。 —— 《战国策·齐策四》仅容旋马。(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室仅方丈。 ——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仅循资迁。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绝无仅有;仅有二元;仅见他三次;不仅听见它,也看见了它;他仅十岁。
2.另见 jìn。

2jìnㄐㄧㄣˋ

基本解释

将近,几乎。士卒~万人。

详细解释

副词
1.将近 。
nearly; close to;
山城仅百层;士卒仅千人。
2.另见 jǐn。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91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6頁,第10

六書故》同「付」。正譌》:又,手也,从手持物以對人曰仅。

又,《集韻》與帑同。

注解

〔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ǐn、jì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又

〔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堇( qín )声。本义是仅能,只能。

〔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ǐn] ⑴ 不过,才 [jìn] ⑴ 将近,几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方遇切頁碼261頁,第17

異體

付與也。从寸持物對人。

鉉注臣鉉等曰:寸,手也。

附注按:金文從又,像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方娶反頁碼671頁,第3行,第2

付予也。從寸,持物以對人曰付予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方遇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490頁,第1許惟賢654頁,第6

付予也。

段注予者,推予也。《尙書》。天旣孚命正厥德。今文《尙書》作天旣付命正厥德。

从寸持物㠯對人。

段注寸者,手也。方遇切。古音在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𠬪與付古實一字,𠬪與莩音轉,故付亦可音轉𠬪。古無輕唇音也。

白话解释

付,交给。字形采用“人、寸”会义,表示手上操持某物对着人。

字形解说

金文二例,前者從人、從又,「又」,手,表示人持物給別人。後者從人、從寸,「寸」本義為寸口,引申為手。戰國文字二例,前者承之金文第一例,後者承之金文第二例。篆文承金文第二例,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13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65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01頁
4說文校箋第331頁,第18字
5說文考正第315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138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94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02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8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03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32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682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8053頁【補遺】第17200頁
14通訓定聲第1461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91頁【崇文】第2761頁
16說文句讀第1068頁
17章授筆記第335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337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769頁,第10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乃都切頁碼413頁,第4

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周禮》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

鉉注臣鉉等曰:又,手也。持事者也。

異體

仅古文奴从人。

附注段玉裁注:「又,所以持事也,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内都反頁碼988頁,第2行,第2

仅奴婢皆古辠人。從女又聲。《周禮》曰:「其奴,男入于辠隸;女入于舂藁。」

鍇注臣次立曰:「又,非聲。按徐鉉云,又,手也;持事者也。當云從又。」

反切………頁碼988頁,第3行,第1

古文奴從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乃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63頁,第5許惟賢1071頁,第8

仅奴婢皆古辠人。《周禮》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隷。女子入于舂稾。

段注《秋官》司厲文。鄭司農云:謂坐爲盜賊而爲奴者。輸於罪隷,《舂人》,稾人之官也。由是觀之。令之爲奴婢,古之罪人也。故書曰:予則奴戮汝。《論語》曰:箕子爲之奴。《春秋傳》曰:斐豹隷也。著於丹書。玄謂奴從坐而𣳚入縣官者,男女同名。按許用仲師說。入罪隷者奴。入舂稾者可呼婢。引伸之,凡水不流曰奴。木之類近根者奴。《毛傳》曰:帑,子也。《左傳》鳥帑,鳥尾也。駑馬,下乘也。其字皆當作奴。皆引伸之義也。

从女又。

段注男女皆在焉。故从女又。所以持事也。會意。乃都切。五部。

古文奴。

白话解释

奴,奴、婢,都是古代的罪人。《周礼》上说,那些成为奴隶的,男的交给负责差役的官员,女的交给负责舂米炊煮和种菜采集的官 员。字形采用“女、又”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奴”字,字形采用“人”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奴」字從又執女,表示以手抓著一個犯罪的女人,因此本義是女奴隸。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都繼承甲骨文的寫法。

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15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045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781頁
4說文校箋第544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488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803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04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09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1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24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522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31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082頁【補遺】第17836頁
14通訓定聲第170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76頁【崇文】第4301頁
16說文句讀第1776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80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141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