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字详情
津
津字概述
〔津〕字拼音是(jī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9画。
〔津〕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聿”,五行属水。
〔津〕字造字法是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是渡口。
〔津〕字仓颉码是ELQ,五笔是IVFH86,IVGH98,四角号码是35107,郑码是VXBD,中文电码是3160,区位码是2982。
〔津〕字的UNICODE是U+6D2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941,UTF-32:00006D25,UTF-8:E6 B4 A5。
〔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683,属常用字。
〔津〕字异体字是𣸁、𣹕、𦨱、𦩏、𦩦、𦩨、𦪉、𧗁、𧗃、𨔥。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83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1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8頁,第11字
音《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𡘋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义又,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义又,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又,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义又,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义又,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义又,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义又,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义又,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音又,《韻補》叶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𤣥,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注解
〔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津〕字拼音是j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聿。
〔津〕字造字法是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是渡口。
〔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īn] ⑴ 渡水的地方⑵ 口液,唾液⑶ 汗⑷ 滋润,补⑸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將鄰切頁碼第370頁,第21字續丁孫
𣸁
異體津
水渡也。从水𦘔聲。
𦪉
古文𣸁从舟从淮。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津。」
蔣注《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將親反頁碼第907頁,第4行,第3字述
水渡也。從水𦘔聲。
鍇注臣鍇曰:「𦘔音津。」
反切………頁碼第907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津從舟、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將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220頁,第1字許惟賢第966頁,第2字
水渡也。
段注《商書・微子》曰:若涉大水其無津。俗本妄增涯字。按經傳多假借津爲𧗃潤字。《周禮》其民黑而津是。
从水。𦘔聲。
段注將鄰切。十二部。隸省作津。
古文津。从舟淮。
段注按當是从舟,从水,進省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津液當作𧗁。
古文作𦪉,隹𦘔之蒸對轉。
𧗁液。
津液字當作𧗁。
白话解释
津,渡口。字形采用“水”作边旁,“”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
”,字形采用“舟、淮”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說文》古文字形從舟、從準省(另一說以為從舟從水,進省聲),以示津渡之義。戰國文字或省舟作,或從水?(ㄐㄧㄣ)聲。《說文》篆文字形從水,表示與水相關;?聲,表示音讀。隸變省作
,楷定作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津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33頁,第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36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0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82頁,第15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42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616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742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479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63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92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67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913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009頁【補遺】第1767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16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70頁【崇文】第387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7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59頁,第6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54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30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