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字详情
近
近字概述
〔近〕字拼音是(jìn),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7画。
〔近〕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斤”,五行属木。
〔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是走近,接近。
〔近〕字仓颉码是YHML,五笔是RPK,四角号码是32302,郑码是WPD,中文电码是6602,区位码是2992。
〔近〕字的UNICODE是U+8FD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17,UTF-32:00008FD1,UTF-8:E8 BF 91。
〔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791,属常用字。
〔近〕字反义词是远,异体字是𠧣、𢆌、𣂠、𣥍、𣥪。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4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4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8頁,第2字
音《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𡘋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
义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义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
音又,《集韻》:居吏切,音記 —— 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注解
〔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近〕字拼音是jì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斤。
〔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是走近,接近。
〔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n] ⑴ 距离短,与“远”相对⑵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⑶ 亲密⑷ 差别小,差不多⑸ 浅显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渠遴切頁碼第54頁,第29字續丁孫
近
附也。从辵斤聲。
𣥍
古文近。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渠遴反頁碼第158頁,第1行,第2字述
附也。從辵斤聲。
反切………頁碼第158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近。
鍇注臣鍇曰:「此與歬同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渠遴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94頁,第6字許惟賢第132頁,第4字
附也。
段注許附爲附婁字。坿爲坿益字。疑附近當作坿也。《經典釋文》。遠近上聲。近之去聲。古無此分別。
从辵。斤聲。
段注渠遴切。古音十三部。《廣韵》其謹巨靳切。
古文近。
白话解释
近,攀附、亲近。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斤”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近”。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辵、斤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說文》古文或從止、斤聲。字從「辵」或「止」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斤」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斤」字本義為「斫木也」,即「砍木頭的斧頭」,此義與「近」無關,故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近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5頁,第5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6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3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4頁,第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9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36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19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4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60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3頁,第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4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6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46頁【補遺】第16370頁【補編】第1487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153頁,第5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8頁【崇文】第62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4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35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98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