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字详情
吟
吟字概述
〔吟〕字拼音是(yín),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7画。
〔吟〕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今”,五行属木。
〔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是呻吟、叹息。
〔吟〕字仓颉码是ROIN,五笔是KWYN,四角号码是68027,郑码是JOSX,中文电码是0692,区位码是5087。
〔吟〕字的UNICODE是U+541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535,UTF-32:0000541F,UTF-8:E5 90 9F。
〔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740,属次常用字。
〔吟〕字异体字是㕂、䪩、唫、噖、訡、𠥴。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7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頁,第7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义又,《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义又,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又,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〇【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音又,《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音又,《集韻》:宜禁切,音𩒻 —— 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又,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又,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
义《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注解
〔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吟〕字拼音是yí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今。
〔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是呻吟、叹息。
〔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ín] ⑴ 唱,声调抑扬地念⑵ 叹息,痛苦的声音⑶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⑷ 鸣,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魚音切頁碼第44頁,第7字續丁孫
吟
呻也。从口今聲。
䪩
吟或从音。
訡
或从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銀欽反頁碼第132頁,第7行,第1字述
呻也。從口今聲。
鍇注臣鍇曰:「吟,申气之聲也。」
反切………頁碼第132頁,第7行,第2字述
吟或從音。
反切………頁碼第132頁,第7行,第3字述
或從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魚音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39頁,第3字許惟賢第106頁,第5字
呻也。从口。今聲。
段注魚音切。七部。
吟或从音。
白话解释
吟,低声唱诵。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今”作声旁。,有的“吟”字采用“音”作边旁。有的“吟”写作“訡”,采用“言”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楷書字形從口、今聲。從口,指口中吟咏的動作;今聲,表示音讀。《說文》或體偏旁或從「音、言」:從言,表示語詞吟咏;從音,表示帶有音律的節奏感。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吟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2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25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0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8頁,第1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頁,第1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0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36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83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80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頁,第2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8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5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231頁【補遺】第1631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3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32頁【崇文】第5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0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125頁,第3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43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