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字详情

ㄆㄛ
土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5761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土部

8画

5

8画 (坡)

左右结构

形声字

FHCY 86 、 FBY 98

GDHE

BXI

44147

0980

3834

U 5761

横、竖、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坡字概述

〔坡〕字拼音是(pō),部首是土部,总笔画是8画

〔坡〕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皮”,五行属土。

〔坡〕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皮声。本义是山地倾斜的地方。

〔坡〕字仓颉码是GDHE,五笔是FHCY86,FBY98,四角号码是44147,郑码是BXI,中文电码是0980,区位码是3834

〔坡〕字的UNICODE是U+576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369,UTF-32:00005761,UTF-8:E5 9D A1。

〔坡〕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989,属常用字

〔坡〕字异体字是𡶅𡶆

汉字解释

ㄆㄛ

基本解释

倾斜的地方。山~。下~。
倾斜。~道。~降( jiàng )(①坡;②坡度)。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皮声。本义:山地倾斜的地方。
2.同本义。
slope;
坡,陂也。 —— 《说文》隰则有泮。 —— 《诗·卫风·氓》。传:“泮,坡也。”
山坡;上下坡;坡土(山坡地);坡陀(山势起伏的样子;不平坦;山;山坡);坡坂(倾斜的山坡);坡梁(方言。土冈,山冈);坡垅(丘陵);坡撇(鸨儿。开妓院的女老板)
3.平原;原野。
plain;
言阜者土山也,小堆曰阜,平原曰坡,坡高曰陇。 —— 宋· 韩拙《山水纯》
4.〈方〉∶低洼的大片田地 。
large low-lying field;
俺爹下坡了;坡野(田野;野外)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27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226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58頁,第7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𡘋破平聲。說文》:阪也。滇俗稱山嶺曰長坡,其岥岮高峻者曰相見坡。唐書・翰林志》: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

又,飛坡。朝野僉載》:晉元帝永昌中,秦州敷水店西坡,白日飛四五里,直塞赤水坡上,桑畦麥隴,依然不動。

又,《集韻》:彼義切,音賁 —— 義同。

注解

〔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坡〕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皮

〔坡〕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皮声。本义是山地倾斜的地方。

〔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ō] ⑴ 倾斜的地方⑵ 倾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滂禾切頁碼452頁,第17

坡阪也。从土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浦何反頁碼1063頁,第6行,第1

坡阪也。從土皮聲。

鍇注臣鍇曰:「謂阪陀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滂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730頁,第1許惟賢1187頁,第1

坡阪也。

段注𨸏部》曰:坡者曰阪。此二篆轉注也。又曰:陂,阪也。是坡陂二字音義皆同也。坡謂其陂陀。《毛詩》。隰則有泮。傳曰:泮,坡也。此釋叚借之法。謂泮卽坡之雙聲叚借也。鄭不從其說。而易之曰讀爲畔。

从土。皮聲。

段注滂禾切。十七部。

白话解释

坡,有一定斜度的土坂。字形采用“土”作边旁,“皮”是声旁。

字形解说

從兩周金文、戰國文字到隸書、楷書,字形都是從土、皮聲。戰國文字構形變化較大,「土」、「立」形近通用,有的字形把「土」旁寫成「立」旁。有的字形則把形符「土」旁右移,和左形右聲的結構不同。又「寸」、「又」義近相通,聲符「皮」所從的「又」,有的寫成從「寸」。聲符「皮」形體演變經移位和訛變,直到秦文字把「皮」寫成「」(見〈新郪虎符〉「被」字偏旁和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和隸書已頗為形似。今臺灣標準字楷書寫作「坡」,聲符「皮」的寫法,正承篆文隸變後之字形。《說文‧土部》:「坡,阪也。」本義為斜坡。從土,表示和地勢之高低相關;從皮,是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坡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6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15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59頁
4說文校箋第600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37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98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3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67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5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57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576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75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169頁【補遺】第17981頁
14通訓定聲第199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90頁【崇文】第4757頁
16說文句讀第1966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0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45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