搫字详情

𭗱

pánㄆㄢˊbānㄅㄢㄆㄛˊ
手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642B CJK 基本汉字

手部

14画

10

14画 (搫)

上下结构

TEMR 86 、 TUWR 98

HEQ

PYQM

27502

U 642B

撇、撇、横折钩、点、横、点、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撇、横、横、竖钩

搫字概述

〔搫〕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án、bān、pó),部首是手部,总笔画是14画

〔搫〕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般、手”。

〔搫〕字仓颉码是HEQ,五笔是TEMR86,TUWR98,四角号码是27502,郑码是PYQM

〔搫〕字的UNICODE是U+642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643,UTF-32:0000642B,UTF-8:E6 90 AB。

〔搫〕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pánㄆㄢˊ

基本解释

手不正。

2bānㄅㄢ

基本解释

古同“”,搬运。

3ㄆㄛˊ

基本解释

清扫;扫除:“尔乃~场拄翳,停偅葱翠”。
披散。
敛聚。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8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448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395頁,第6

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蒲官切,𡘋音盤。說文》:搫擭不正也。又,《廣雅》:除也。

又,《唐韻》:薄波切;《集韻》:蒲波切,𡘋音婆 —— 亦除也。潘岳〈射雉賦〉:搫場拄翳。【註】搫者,開除之名。射者,除地爲場,拄翳於草也。六臣文選》作㨇。

又,披散也,一曰斂聚也。集韻》或作㩯。

注解

〔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搫〕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án、bān、pó,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般、手

〔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án] ⑴ 手不正。 [bān] ⑴ 古同“搬”,搬运。 [pó] ⑴ 清扫;扫除:“尔乃~场拄翳,停偅葱翠”。⑵ 披散。⑶ 敛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薄官切頁碼404頁,第30

搫搫擭,不正也。从手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別安反頁碼971頁,第7行,第1

搫搫擭不正也。從手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薄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415頁,第2許惟賢1049頁,第5

搫搫擭,

段注逗。

不正也。

段注《廣韵》。搫㨏,宛轉也。今義也。

从手。般聲。

段注薄官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搫擭。《詩》「畔援」,鄭讀為跋扈,或即搫擭之借。

搫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9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021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767頁
4說文校箋第53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79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76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97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6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18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510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23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877頁【補遺】第17810頁
14通訓定聲第2971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055頁【崇文】第4217頁
16說文句讀第1739頁
17章授筆記第50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80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1120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