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字详情
币
币字概述
〔币〕字拼音是(bì),部首是巾部,总笔画是4画,是独体字。
〔币〕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丿、巾”,五行属水。
〔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是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币〕字仓颉码是HLB,五笔是TMHK,四角号码是20227,郑码是MLI,中文电码是1578,区位码是1750。
〔币〕字的UNICODE是U+5E0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065,UTF-32:00005E01,UTF-8:E5 B8 81。
〔币〕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134,属常用字。
〔币〕字异体字是印、幣、幤、迊、𢄞、𧸁。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備考・寅集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3801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95頁,第67字
標點整理本: 第280頁,第59字
义《龍龕》:同印
注解
〔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備考・寅集,康熙部首是巾部。
〔币〕字拼音是b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巾。
〔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是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毗祭切頁碼第252頁,第14字續丁孫
幣
帛也。从巾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避制反頁碼第647頁,第3行,第1字述
帛也。從巾敝聲。
鍇注臣鍇曰:「《禮》傳云:『幣,帛是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毗祭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429頁,第1字許惟賢第625頁,第9字
帛也。
段注帛者,繒也。《聘禮》注曰:幣,人所造成以自覆蔽(作幣者誤)。謂束帛也。愛之斯欲飮食之。君子之情也。是以享用幣。所以副忠信。
从巾。敝聲。
段注毗祭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幣與敝最初古或只作㡀,後作敝,後又作幣。然㡀已从巾,再加巾不通。
帛也。此字最初蓋只作㡀,後作敝,後乃更造幣字。然㡀已从巾,幣从二巾不合六書。
帛也。古或只作㡀,後作敝,後又作幣。然㡀已从巾,再加巾不通。
白话解释
幣,帛布。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敝”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巾、敝聲。從「巾」,指與布帛有關;「敝」,段玉裁所注解的《說文》解釋作「帗(ㄈㄨˊ fú)」,是寬幅巾的意思,此表示音讀,也兼有寬幅的意思。隸書中的「敝」形稍有變化。楷書則完全由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幣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95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32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8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19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04頁,第1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097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872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89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618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95頁,第1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13頁,第1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73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785頁【補遺】第1715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52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67頁【崇文】第266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26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24頁,第4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160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747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