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字详情
府
府字概述
〔府〕字拼音是(fǔ),部首是广部,总笔画是8画。
〔府〕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广、付”,五行属水。
〔府〕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广( yǎn ),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是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府〕字仓颉码是IODI,五笔是YWFI86,OWFI98,四角号码是00240,郑码是TGND,中文电码是1650,区位码是2414。
〔府〕字的UNICODE是U+5E9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220,UTF-32:00005E9C,UTF-8:E5 BA 9C。
〔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211,属常用字。
〔府〕字异体字是腑、𢇯。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广部
武英殿刻本: 第82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45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287頁,第21字
音《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𡘋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义又,《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义又,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义又,《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义又,《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义又,《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义又,姓。《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义又,與腑通。《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义又,與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注解
〔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广部。
〔府〕字拼音是fǔ,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广、付。
〔府〕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广( yǎn ),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是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ǔ] ⑴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⑵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⑶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⑷ 国家行政机关⑸ 古同“腑”,脏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方矩切頁碼第308頁,第7字續丁孫
府
異體𢇯
文書藏也。从广付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藏腑字俗書从𠕎,非是。
附注按:金文府字或加「貝」,本義為庫藏處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芳武反頁碼第766頁,第2行,第1字述
文書藏也。從广付聲。
鍇注臣鍇曰:「《周禮》曰:『府若干人,史若干人。』注曰:『府,治藏史掌書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方矩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767頁,第3字許惟賢第773頁,第6字
文書臧也。
段注文書所藏之處曰府。引伸之爲府史胥徒之府。《周禮》。府六人。史十有二人。注云:府治藏,史掌書者。又《大宰》。以八法治官府。注云:百官所居曰府。
从广。付聲。
段注方矩切。古音在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内有三公,外有刺史、太守(即府)。
藏文書之處也。引申官所居曰府,再引申最尊官所居曰府,再引申為幕府為政府。漢內有三公,外有刺史、太守,所居之處曰府。
内三公,外刺史,太守之處皆曰府。
白话解释
府,文书储藏的地方。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付”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宀、從貝、付聲。從宀,指儲藏財物的房舍;從貝,指儲藏的財物;付聲,聲兼義,以示交付、支付。「府」是指古代官府儲藏錢財和文書的地方。金文府字或從宀從貝省、付聲。戰國文字或承金文作從宀從貝、付聲,或作從宀、付聲,字形省去「從貝」,而儲藏財物之意隱晦不顯,篆文、隸書、楷書承此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府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607頁,第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767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58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93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69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327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266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570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958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40頁,第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81頁,第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56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220頁【補遺】第17398頁【後編】第1481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63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794頁【崇文】第317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5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87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242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881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