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字详情
跗
足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8DD7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跗字概述
〔跗〕字拼音是(fū),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12画。
〔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付”,五行属水。
〔跗〕字仓颉码是RMODI,五笔是KHWF,四角号码是64100,郑码是JIND,区位码是8538。
〔跗〕字的UNICODE是U+8DD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311,UTF-32:00008DD7,UTF-8:E8 B7 97。
〔跗〕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136。
〔跗〕字异体字是柎、胕、趺、𧿤、𨁵。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27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23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03頁,第5字
音《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𡘋音膚 —— 足趾也。《玉篇》:足上也。《儀禮・士喪禮》:乃屨綦結于跗連絇。【註】跗,足上也。【疏】謂足背也。《莊子・秋水篇》:蹶泥則沒足滅跗。【音義】跗,足跗也。
义又,《左傳・成十六年》:有𩎟韋之跗注。【註】跗注,戎服,若袴而屬于跗,與袴連。
义又,人名。《史記・扁鵲倉公傳》:醫有兪跗。【註】黃帝時將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符遇切,音附 —— 義同。
音又,與拊通。《詩・小雅》:鄂不韡韡。【箋】不,音夫,當作拊。【音義】拊,亦作跗。
注解
〔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跗〕字拼音是f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付。
〔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ū] ⑴ 脚背。⑵ 脚;足。⑶ 同“柎”。( ①花萼房。②物体的足部。)⑷ 泛指条状物的末端。⑸ 蛇腹下的横鳞。㈡ [fù] ⑴ 古代人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