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字详情

ㄅㄧˇ
彳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5F7C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彳部

8画

5

8画 (彼)

左右结构

形声字

THCY 86 、 TBY 98

HODHE

OIXI

24247

1764

1743

U 5F7C

撇、撇、竖、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彼字概述

〔彼〕字拼音是(bǐ),部首是彳部,总笔画是8画

〔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皮”,五行属水。

〔彼〕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彳,皮声。“彳”( chì )。本义是流行、传播,施加。

〔彼〕字仓颉码是HODHE,五笔是THCY86,TBY98,四角号码是24247,郑码是OIXI,中文电码是1764,区位码是1743

〔彼〕字的UNICODE是U+5F7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444,UTF-32:00005F7C,UTF-8:E5 BD BC。

〔彼〕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162,属常用字

〔彼〕字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己、此

汉字解释

ㄅㄧˇ

基本解释

那,那个。~岸。此起~伏。
他,对方。知己知~。~此。

详细解释

代词
1.形声。从彳,皮声。“”( chì )。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2.那,与“”相对。
that;
彼,对此称彼也。 —— 《玉篇》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硕鼠》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诗·魏风·伐檀》此土延续石耳。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3.另一个事物。
the other; the 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孙子·谋攻》
由此及彼。
4.他,他们。
the other part;
彼与彼年相若也。 —— 唐· 韩愈《师说》幸而杀彼,甚善!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74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365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310頁,第38

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𡘋𥓓上聲。說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對此之稱。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又,外之之詞。論語》: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又,《廣韻》:𢔌也、邐也。

注解

〔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彼〕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皮

〔彼〕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彳,皮声。“彳”( chì )。本义是流行、传播,施加。

〔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ǐ] ⑴ 那,那个⑵ 他,对方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補委切頁碼56頁,第15

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聲。

附注徐鍇繫傳:「彼者,據此而言,故曰有所加。」王筠句讀:「《釋名》:『往,暀也,歸往於彼也。』」按:金文、石鼓文假皮為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邦是反頁碼162頁,第4行,第1

彼往有所加也。從彳皮聲。

鍇注臣鍇曰:「彼者據此而言,故曰有所加。」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補委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302頁,第5許惟賢135頁,第10

彼往有所加也。

段注彼加曡韵。

从彳。皮聲。

段注補委切。古音在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讀【歌】。凡从皮聲皆有加意。被乃假字。

被即彼之假借。凡从皮皆有加意,被,貱。

往有所加也。古讀彼如波,加如歌,皆在十七部(歌)。凡从皮之字皆有加義,如被、彼、貱皆是。被之訓有所加之義者=彼。

往有所加也。古讀彼如波、加如歌,皆在十七部。凡从皮之聲皆有加義,被之訓有所加者當作彼。

白话解释

彼,所要前往的较远的远方。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彳、皮聲,篆文、隸書、楷書字形皆據此而作,並無不同。彳是「行」字的省形,義為道路,引申為行走、前進;「皮」於此僅表示音讀,無所取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彼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62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134頁
4說文校箋第76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71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24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43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08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7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44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77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584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600頁【補遺】第16377頁
14通訓定聲第199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63頁【崇文】第649頁
16說文句讀第221頁
17章授筆記第88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8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08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