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字详情
拊
拊字概述
〔拊〕字拼音是(fǔ),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8画。
〔拊〕字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付”,五行属水。
〔拊〕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付声。本义是抚摸。
〔拊〕字仓颉码是QODI,五笔是RWFY,四角号码是54000,郑码是DNDS,中文电码是2140,区位码是6252。
〔拊〕字的UNICODE是U+62C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290,UTF-32:000062CA,UTF-8:E6 8B 8A。
〔拊〕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3845。
〔拊〕字异体字是㨐、䵾、捬、撫。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5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1頁,第18字
音《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𡘋音撫。《說文》:揗也。《詩・小雅》:拊我畜我。《左傳・宣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通作撫。
义又,擊也、拍也。《書・益稷》:予擊石拊石。【蔡傳】石磬也。重擊曰擊,輕擊曰拊。《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义又,樂器名。《禮・樂記》:弦匏笙簧,會守拊鼓。【註】拊者,以韋爲表,裝之以糠。一名相。今齊人或謂糠爲相。《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註】拊形如鼓。
义又,器把曰拊,手執處也。《禮・少儀》: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疏】拊,弓把也。【又】削授拊。【疏】削謂曲刃,拊謂削把。
音又,《集韻》:方遇切,音付 —— 以手著物也。或作捬。
音又,彼口切 —— 與㨐同,衣上扑也。
音又,風無切,音膚。《前漢・藝文志》:泰始黃帝扁鵲兪拊方。【註】黃帝時醫也。
注解
〔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拊〕字拼音是fǔ,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付。
〔拊〕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付声。本义是抚摸。
〔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ǔ] ⑴ 拍⑵ 古同“抚”,安抚,抚慰。⑶ 器物的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芳武切頁碼第402頁,第16字續丁孫
拊
揗也。从手付聲。
附注段玉裁注:「古作『拊揗』,今作『撫揗』,古今字也。」潘奕雋通正:「師古曰:拊,古撫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分武反頁碼第966頁,第5行,第2字述
揗也。從手付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芳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392頁,第1字許惟賢第1039頁,第8字
揗也。
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撫循。古今字也。《堯典》曰:擊石拊石。拊輕擊重。故分言之。又《臯陶謨》搏拊,樂器名。《明堂位》作拊搏。
从手。付聲。
段注芳武切。古音在四部。
拊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93頁,第1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13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6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28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76頁,第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748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952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91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540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5頁,第3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06頁,第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19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780頁【補遺】第1779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65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46頁【崇文】第418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20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44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12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