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字详情
搢
搢字概述
〔搢〕字拼音是(jìn),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3画。
〔搢〕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晋”或“扌、晉”。
〔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晉声。本义是插。
〔搢〕字仓颉码是QMIA QMCA,五笔是RGOJ,四角号码是51061,郑码是DAKK,中文电码是8452。
〔搢〕字的UNICODE是U+642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634,UTF-32:00006422,UTF-8:E6 90 A2。
〔搢〕字异体字是𢸰。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7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447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94頁,第17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卽刃切,音晉。《說文》:插也。《禮・玉藻》:天子搢珽。又,〈內則〉:搢笏。《儀禮・鄕射禮》: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个。《史記・封禪書》:搢紳者不道。《前漢・郊祀志》作縉紳。
义又,通作晉。《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註】晉讀爲搢紳之搢。
义又,振也。〈吳語〉:挺鈹搢鐸。
音又,《韻會》、《正韻》𡘋作甸切,音薦 —— 亦插也。
义又,通作薦。《史記・封禪書》〔註〕:鄭衆註《周禮》云搢讀曰薦,則薦亦是進,謂進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
音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 義同。
音又,牋西切,音齏 —— 義同。
义本作𢸰。
注解
〔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搢〕字拼音是jì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晉。
〔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晉声。本义是插。
〔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n] ⑴ 插⑵ 摇动:“披甲带剑,挺铍~铎。”⑶ 古人所佩的饰带。⑷ 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卽刃切頁碼第408頁,第24字續丁孫
𢸰
異體搢、搢
插也。从手㬜聲。搢紳前史皆作薦紳。
搢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7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35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75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40頁,第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84頁,第2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785頁,第2字 |
| 7 | 說文探原 | 第6040頁,第2字 |
| 8 | 說文集注 | 第2592頁,第2字 |
| 9 | 說文標整 | 第322頁,第8字 |
| 10 | 標注說文 | 第517頁,第16字 |
| 11 | 說文注箋 | 第4281頁,第3字 |
| 12 | 說文詁林 | 第11994頁【補遺】第17827頁 |
| 13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26頁,第3字 |
| 14 | 古字釋要 | 第1130頁,第8字 |
| 15 | 新附通誼 | 第63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