撄字详情
撄
扌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6484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撄字概述
〔撄〕字拼音是(yīng),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4画。
〔撄〕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婴”,五行属土。
〔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婴声。本义是扰乱,干扰。
〔撄〕字仓颉码是QBOV,五笔是RMMV,四角号码是57044,郑码是DLLZ,中文电码是2375,区位码是6292。
〔撄〕字的UNICODE是U+648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732,UTF-32:00006484,UTF-8:E6 92 84。
〔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635。
〔撄〕字异体字是攖。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撄”,请参考“攖”字。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02頁,第22字
同文書局本: 第463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11頁,第5字
音《唐韻》:於盈切;《集韻》、《韻會》:伊盈切,𡘋音纓 —— 拈也、亂也。
义又,觸也、迫近也。《孟子》:虎負嵎,莫之敢攖。
音又,《集韻》:娟營切,音縈 —— 有所繫著也。《莊子・大宗師》: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註】物縈亦縈,而未嘗不寧也。
义通作嬰。
注解
〔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攖〕字拼音是y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嬰。
〔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ng] ⑴ 见“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