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字详情
迎
迎字概述
〔迎〕字拼音是(yíng),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7画。
〔迎〕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卬”,五行属土。
〔迎〕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本义是遇,相逢。
〔迎〕字仓颉码是YHVL,五笔是QBPK,四角号码是37302,郑码是WRY,中文电码是6601,区位码是5113。
〔迎〕字的UNICODE是U+8FC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14,UTF-32:00008FCE,UTF-8:E8 BF 8E。
〔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822,属常用字。
〔迎〕字的近义词是接,反义词是送,异体字是𨒖。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4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4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7頁,第33字
音《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𡘋音𠆻。《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义又,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音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𡘋𠆻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
音又,叶吾郎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召之,所言盡當。
音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𦆯其𡘋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吿余以吉故。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1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2頁,第32字
《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召之,所言盡當。
謹照原文召之改占之。
注解
〔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迎〕字拼音是yí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卬。
〔迎〕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本义是遇,相逢。
〔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íng] ⑴ 接⑵ 面对着,冲着⑶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語京切頁碼第53頁,第1字續丁孫
迎
逢也。从辵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疑卿反頁碼第153頁,第6行,第1字述
逢也。從辵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疑卿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83頁,第8字許惟賢第127頁,第1字
逢也。
段注夆,啎也。逢,遇也。其理一也。
从辵。卬聲。
段注疑卿切。古音在十部。
白话解释
迎,相逢也。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卬”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辵、卬聲,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卬」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卬」字本義為「望欲有所庶及也」,「迎」字就是希望被觀迎的人到來,二者在「希望」這一層意義上類似,因此「迎」從「卬」聲可以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迎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1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0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2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1頁,第1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6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26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01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99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44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1頁,第1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1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42頁,第4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76頁【補遺】第1635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564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2頁【崇文】第60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4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357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86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