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字详情

shānㄕㄢshāㄕㄚ
木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6749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

木部

7画

3

7画 (杉)

左右结构

形声字

SET

DHHH

FPD

42922

2619

4128

U 6749

横、竖、撇、点、撇、撇、撇

杉字概述

〔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ān、shā),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7画

〔杉〕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彡”,五行属木。

〔杉〕字仓颉码是DHHH,五笔是SET,四角号码是42922,郑码是FPD,中文电码是2619,区位码是4128

〔杉〕字的UNICODE是U+674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441,UTF-32:00006749,UTF-8:E6 9D 89。

〔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685,属次常用字

〔杉〕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shānㄕㄢ

基本解释

shān ㄕㄢˉ 常绿乔木,树干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质轻,有香味,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详细解释

名词
1.亦称“沙木”,“杉木”,“杉树” China fir。杉科,常绿乔木。冠塔状,叶长披针形,果实球形。高可达三十米以上。木色白或淡黄,木纹平直,结构细致,易加工,能耐朽,受白蚁的危害较少。供建筑、桥梁、造纸、造船等用。
水杉;红杉;紫杉。
2.另见 shā (口语)

2shāㄕㄚ

基本解释

shā ㄕㄚˉ 义同(一)~木。~篙。

详细解释

名词
1.义同“”( shān ),用于“杉篙”“杉木”
2.另见 shān。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511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457頁,第3

唐韻》:所銜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師銜切,𡘋音衫。說文》作檆,《爾雅・釋木》作煔。【郭註】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爲船。

注解

〔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ān、sh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彡

〔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ān] ⑴ shān ㄕㄢˉ 常绿乔木,树干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质轻,有香味,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shā] ⑴ shā ㄕㄚˉ 义同(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所銜切頁碼181頁,第17

檆木也。从木煔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杉,非是。

附注徐鍇繫傳:「即今書杉字。」《集韻・銜韻》:「檆,亦作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所銜切頁碼448頁,第7行,第1

檆木也。從木煔聲。

鍇注臣鍇曰:「即今書杉字。」

檆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57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459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59頁
4說文校箋第226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23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781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36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00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4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1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25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80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773頁【後編】第14823頁
14通訓定聲第49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69頁【崇文】第1873頁
16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65頁,第2字
17古字釋要第561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