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字详情
果
果字概述
〔果〕字拼音是(guǒ),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8画,是独体字。
〔果〕字是嵌套结构,可拆字为“甲、𠆣”,五行属木。
〔果〕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是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果〕字仓颉码是WD,五笔是JSI,四角号码是60904,郑码是KFVV,中文电码是2654,区位码是2591。
〔果〕字的UNICODE是U+679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524,UTF-32:0000679C,UTF-8:E6 9E 9C。
〔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079,属常用字。
〔果〕字反义词是因,异体字是惈、菓、𣐭、𤬁。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35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6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62頁,第7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下繫》: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又,勝也、尅也。《左傳・宣元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义又,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义又,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义又,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义又,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义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义又,與蜾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音又,《集韻》、《韻會》𡘋苦果切,音顆 —— 果然,飽貌。《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义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
义又,通裸。《廣韻》:赤體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
音又,魯火切,音蠃。《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
卷目:考證・辰集中 部首:木部
愛日堂藏本: 第28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0頁,第44字
《易・下繫》乾爲天,爲木果。
謹照原文下繫二字改爲說卦。
《左傳・宣元年》
謹照原文元改二年。
又與蜾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
謹照原文蜾改惈。
《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
謹照原文祼改果。
注解
〔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果〕字拼音是guǒ,嵌套结构。
〔果〕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是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ǒ] ⑴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⑵ 结局,与“因”相对⑶ 坚决⑷ 确实,真的⑸ 充实,饱足⑹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古火切頁碼第184頁,第29字續丁孫
果
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附注徐鍇繫傳:「樹生曰果,故在上也,指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骨朶反頁碼第459頁,第3行,第1字述
木實也。從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鍇注臣鍇曰:「樹生曰果,故在上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古火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993頁,第2字許惟賢第438頁,第5字
木實也。
段注上文言果多矣。故總釋之。引伸假借爲誠實勇敢之偁。
從木。𧰼果形在木之上。
段注謂田也。古火切。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木實,引申為誠果:「言必信,行必果」。果,實也。果、敢乃雙聲。
木寶也。信果、果敢之果皆由實義引申。
白话解释
果,树结的籽实。字形采用“木”作边旁,象果子长在树上。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木,上像果實。金文的果實減少為一個,但果形卻更加突顯,其中黑點像果實的紋路。戰國文字也是樹上結果實的樣子,但果實少了紋路的黑點,使形體近似「田」。篆文、隸書及楷書,形體皆和戰國文字同形,由獨體象形的木加上果實而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果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64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469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65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31頁,第1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28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801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404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069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173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3頁,第3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0頁,第1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46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882頁【補遺】第1687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17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82頁【崇文】第19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726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488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241頁,第2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830頁,第2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571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