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字详情
殄
殄字概述
〔殄〕字拼音是(tiǎn),部首是歹部,总笔画是9画。
〔殄〕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歹、㐱”,五行属火。
〔殄〕字造字法是形声。歺( è ),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是断绝;竭尽。
〔殄〕字仓颉码是MNOHH,五笔是GQWE,四角号码是18222,郑码是AROP,中文电码是2989,区位码是7369。
〔殄〕字的UNICODE是U+6B8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524,UTF-32:00006B84,UTF-8:E6 AE 84。
〔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176。
〔殄〕字异体字是𠂈、𣦺、𣧠、𣧢。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86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9頁,第45字
標點整理本: 第528頁,第4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典切,填上聲。《說文》:盡也。一曰絕也。《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孔傳】言疾讒說,絕君子之行也。又,〈畢命〉:商俗靡靡,餘風未殄。
义又,《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註】殄,病也、絕也。
义又,與腆同。《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鄭註】古文腆皆作殄。《詩・邶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善也。《正義》曰:腆與殄,古今字之異,故《儀禮》註云:腆古文字作殄,是也。
音又,《集韻》或作填。《詩・小雅》「哀我填寡」,填,徒典切。
注解
〔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歹部。
〔殄〕字拼音是t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歹、㐱。
〔殄〕字造字法是形声。歺( è ),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是断绝;竭尽。
〔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ǎn] ⑴ 尽,绝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徒典切頁碼第127頁,第19字續丁孫
殄
盡也。从𣦵㐱聲。
𠂈
古文殄如此。
附注王筠釋例:「『殄』之古文,蓋从倒人,以會『靡有孑遺』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徒顯反頁碼第329頁,第1行,第2字述
盡也。從歺㐱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曰:「俾殄其師。」
反切………頁碼第329頁,第1行,第3字述
古文殄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徒典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651頁,第5字許惟賢第291頁,第5字
盡也。
段注《釋詁》、《大雅・瞻卬》傳同。《邶風》。籧篨不殄。傳曰:殄絕也。此盡義之引伸也。箋云:殄當作腆。腆,善也。按古文假殄爲腆。《儀禮》注云腆古文作殄。是也。
从𣦵。㐱聲。
段注徒典切。十二部。
古文殄如此。
殄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52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36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6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67頁,第5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59頁,第1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565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976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30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820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0頁,第1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3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26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406頁【補遺】第1665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246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35頁【崇文】第133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490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385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420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