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字详情
泥
泥字概述
〔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í、nì),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8画。
〔泥〕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尼”,五行属水。
〔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是泥水。
〔泥〕字仓颉码是ESP,五笔是INXN,四角号码是37112,郑码是VXRR,中文电码是3136,区位码是3664。
〔泥〕字的UNICODE是U+6CE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77,UTF-32:00006CE5,UTF-8:E6 B3 A5。
〔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258,属常用字。
〔泥〕字异体字是䛏、坭、埿、泥、𡊴、𡌰、𥩥。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5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7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4頁,第14字
音《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𡘋音䛏 —— 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义又,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义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义又,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义又,𣏓也㊟〔「𣏓」應作「汚」。𣏓又作杇,即鏝;汚又作污,例引「井泥不食」,泥即「污」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义又,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义又,泥中,衞邑也。《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义又,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义又,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义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义又,紫泥,以封璽書者。《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义又,靑泥,水名。《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又,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义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义又,渤泥、佛泥,俱國名。《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义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义又,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音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𡘋音禰 —— 泥泥,露濃貌。《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义又,柔澤貌。《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𦰫。
音又,《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𡘋尼去聲 —— 滯也。《論語》:致遠恐泥。
音又,《集韻》:乃定切,音甯 —— 泥母,地名。又,亭名。《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音又,與涅同。《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6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36字
又杇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謹按程傳井之不可食以泥汚也。杇改汚。
注解
〔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í、n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尼。
〔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是泥水。
〔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í] ⑴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⑵ 像泥的东西㈡ [nì] ⑴ 涂抹⑵ 固执,死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奴低切頁碼第364頁,第22字續丁孫
泥
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从水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禰倪反頁碼第893頁,第7行,第1字述
水,出北地郁郅北蠻夷中,從水尼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泥水,出北地郁郅縣北蠻夷中。」北地有泥陽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奴低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171頁,第1字許惟賢第945頁,第1字
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段注北地郡郁郅,見《前志》。今甘肅慶陽府安化縣治,卽郁郅故城也。《前志》郁郅下曰:泥水,出北蠻夷中。泥陽下應注曰:泥水,出郁郅北蠻中。《一統志》曰:東河在安化縣東。卽白馬水也。《元和志》。延慶縣西臨白馬州。寰宇記。白馬水,出北塞夷中。引《水經注》云洛川南逕尉李城東北。合馬嶺水。號白馬水。明統志。東河來自沙漠。至安化城北。合懷安及靈溝水南流。至合水縣爲馬蓮河。東河及下流馬蓮河皆卽古泥水也。按馬蓮,卽馬嶺之轉語。
从水尼聲。
段注奴低切。十五部。按今字皆用爲塗泥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泥塗字當作屔。《論語》「致遠恐泥」,當作尼,尼,止也。
塗土泥當作屔,反頂受水也。引申為屔土。
水也。泥塗=屔,由屔丘引申。「致遠恐泥」=尼,尼,止也,
泥塗字寸當作屔。「致遠恐泥」富作尼(止也)。
白话解释
泥,河川。源出北地郁郅北蛮中。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尼”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從水、尼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尼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定作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泥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21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17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9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72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34頁,第1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84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86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37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19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6頁,第2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7頁,第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3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28頁【補遺】第17642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32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3頁【崇文】第380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39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51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7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13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