睨字详情
睨
睨字概述
〔睨〕字拼音是(nì),部首是目部,总笔画是13画。
〔睨〕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目、兒”,五行属木。
〔睨〕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目,兒( ní )声。本义是斜视。
〔睨〕字仓颉码是BUHXU,五笔是HVQN86,HEQN98,四角号码是67012,郑码是LNRD,中文电码是4194,区位码是7794。
〔睨〕字的UNICODE是U+776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568,UTF-32:00007768,UTF-8:E7 9D A8。
〔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436。
〔睨〕字异体字是倪、𠆔、𧡎。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39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811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768頁,第1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硏計切,音詣。《說文》:袤視也。《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史記・藺相如傳》:持璧睨柱。屈原〈離騷〉:忽臨睨夫舊鄕。
义又,禽鳥斜視亦曰睨。《𡌨雅》:《禽經》曰:雞以
睨。王楙《補禽經》:鴨以怒睨。
义又,日斜亦曰睨。《莊子・天下篇》:日方中方睨。《衍義》:日斜如人睨目。
义又,人名。睨夫。見《宋史・宗室表》。
义又,與倪堄通。睤睨,詳睤字註。
音又,《集韻》:吾禮切,詣上聲 —— 義同。
注解
〔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睨〕字拼音是n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目、兒。
〔睨〕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目,兒( ní )声。本义是斜视。
〔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ì] ⑴ 斜着眼睛看⑵ 偏斜:“日方中方~”。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研計切頁碼第105頁,第4字續丁孫
睨
衺視也。从目兒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逆桂反頁碼第275頁,第4行,第1字述
衺視也。從目兒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研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523頁,第1字許惟賢第234頁,第8字
衺視也。
段注《左傳》。余與褐之父睨之。《中庸》。睨而視之。
从目。兒聲。
段注研計切。十六部。
睨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05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80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2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37頁,第1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32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465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798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874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675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82頁,第2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35頁,第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012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814頁【補遺】第1656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86頁,第5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74頁【崇文】第109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93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795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353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