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字详情

chúㄔㄨˊ
氵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6EC1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氵部

12画

9

14画 (滁)

左右结构

形声字

IBWT 86 、 IBWS 98

ENLD

VYOM

38194

3315

1992

U 6EC1

点、点、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滁字概述

〔滁〕字拼音是(chú),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2画

〔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除”,五行属水。

〔滁〕字仓颉码是ENLD,五笔是IBWT86,IBWS98,四角号码是38194,郑码是VYOM,中文电码是3315,区位码是1992

〔滁〕字的UNICODE是U+6EC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353,UTF-32:00006EC1,UTF-8:E6 BB 81。

〔滁〕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293

〔滁〕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chúㄔㄨˊ

基本解释

〔~河〕水名,源出中国安徽省,流至江苏省入长江。

详细解释

名词
1.水名 Chu river。在安徽省东部。源出肥东县东北,折而东流,经滁县至江苏省六合县注入长江。本作“”,唐人改作“
2.古州名 Chu prefecture。在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邻接江苏省,津浦铁路纵贯。特产“滁菊”、“滁州竹篮”。境内琅琊山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
环滁皆山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

越南字释义

同“𣻄”。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29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641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89頁,第16

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𡘋音除 —— 水名,出簸箕山,入海。

又,州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東晉曰南譙,北齊曰北譙,隋、唐、宋曰滁州。

注解

〔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滁〕字拼音是ch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除

〔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 ⑴ 〔~河〕水名,源出中国安徽省,流至江苏省入长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魚切頁碼376頁,第22

滁水名。从水除聲。

滁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6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958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718頁
4說文校箋第496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450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651頁,第4字
7說文探原第5605頁,第2字
8說文集注第2410頁,第3字
9說文標整第297頁,第23字
10標注說文第477頁,第18字
11說文注箋第3992頁,第2字
12說文詁林第11205頁
13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53頁,第5字
14古字釋要第1050頁,第10字
15新附通誼第54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