漙字详情

𭗱

tuánㄊㄨㄢˊzhuānㄓㄨㄢ
氵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6F19 CJK 基本汉字

氵部

14画

11

15画 (漙)

左右结构

IGJF

EJII

VFDS

35143

U 6F19

点、点、提、横、竖、横折、横、横、竖、提、点、横、竖钩、点

漙字概述

〔漙〕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án、zhuā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4画

〔漙〕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專”。

〔漙〕字仓颉码是EJII,五笔是IGJF,四角号码是35143,郑码是VFDS

〔漙〕字的UNICODE是U+6F1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441,UTF-32:00006F19,UTF-8:E6 BC 99。

〔漙〕字异体字是𣶣𣷼𩃘𩅂

汉字解释

1tuánㄊㄨㄢˊ

基本解释

(露)盛多:“野有蔓草,零露~兮。”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容露水多。
dewy;
零露漙兮。 —— 《诗·郑风·野有蔓草》
2.露珠圆的。
round;
漙漙(露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的样子)

2zhuānㄓㄨㄢ

基本解释

古同“”,水名。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8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645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593頁,第25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𡘋音團 —— 露多貌。詩・鄭風》:零露漙兮。

亦作團。杜甫詩「玉露漙淸影」,漙,或作團。

又,《集韻》:豎兗切,音腨 —— 義同。

又,朱遄切,音專 —— 與湍同,水名,出酈縣。或作漙。

集韻》或作𩅂,亦省作𣷼、[⿳󰐠𠫔]。

注解

〔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漙〕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án、zh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專

〔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uán] ⑴ (露)盛多:“野有蔓草,零露~兮。” [zhuān] ⑴ 古同“湍”,水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度官切頁碼376頁,第15

漙露皃。从水專聲。

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5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95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18頁
4說文校箋第49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50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650頁,第2字
7說文探原第5601頁,第2字
8說文集注第2408頁,第2字
9說文標整第297頁,第16字
10標注說文第477頁,第11字
11說文注箋第3989頁,第2字
12說文詁林第11199頁
13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52頁,第2字
14古字釋要第1050頁,第3字
15新附通誼第53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