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字详情
瓣
瓣字概述
〔瓣〕字拼音是(bàn),部首是瓜部,总笔画是19画。
〔瓣〕字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辛、瓜、辛”或“辡、瓜”,五行属水。
〔瓣〕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瓜,辡( biǎn )声。本义是瓜类的籽。
〔瓣〕字仓颉码是YJHOJ,五笔是URCU,四角号码是00441,郑码是SEPS,中文电码是3904,区位码是1674。
〔瓣〕字的UNICODE是U+74E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923,UTF-32:000074E3,UTF-8:E7 93 A3。
〔瓣〕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468,属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瓜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84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747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700頁,第4字
音《唐韻》:蒲莧切;《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𡘋音辦。《說文》:瓜中實。【徐曰】瓜也。一名瓠犀也。《廣韻》:瓜瓠瓣也。《增韻》:瓜之觚𤗷也。《爾雅・釋草》:瓠棲,瓣。【註】瓠中瓣也。【疏】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謝惠連〈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义又,果瓣。《仙傳拾遺》:羅公遠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餘枚皆缺一瓣。
音又,《集韻》、《韻會》:薄閑切;《正韻》:蒲閑切,𡘋辦平聲。又,《集韻》:匹見切,音片 —— 義𡘋同。
注解
〔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瓜部。
〔瓣〕字拼音是bà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辡、瓜。
〔瓣〕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瓜,辡( biǎn )声。本义是瓜类的籽。
〔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 ⑴ 组成花冠的各片⑵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⑶ 物体破裂分成的部分。⑷ 量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蒲莧切頁碼第239頁,第9字續丁孫
瓣
瓜中實。从瓜辡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部莧反頁碼第610頁,第3行,第2字述
瓜中實也。從瓜辡聲。
鍇注臣鍇曰:「瓜也,一名瓠犀。《詩》曰『齒如瓠犀』是也。《爾雅》作瓠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蒲莧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347頁,第3字許惟賢第590頁,第4字
瓜中實也。
段注衛風。齒如瓠棲。《釋草》及《毛傳》曰:瓠棲,瓠瓣也。瓜中之實曰瓣。實中之可食者當曰人。如桃杏之人。
从瓜。辡聲。
段注蒲莧切。古音葢在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瓜中實也,即瓜子。以其可分,故引申為分瓣。
本瓜子也。後因瓜子分開,引申為分瓣。
白话解释
瓣,瓜中的肉瓤。字形采用“瓜”作边旁,“辡”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瓜、辡聲。《說文》解釋為「瓜中實」,即指瓜類中可以剖分的果實、種子。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瓣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67頁,第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96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5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99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86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034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764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713頁,第3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520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4頁,第7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94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42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382頁【補遺】第1710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5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28頁【崇文】第250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967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06頁,第4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737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701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