箅字详情
箅
箅字概述
〔箅〕字拼音是(bì),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4画。
〔箅〕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畀”,五行属木。
〔箅〕字仓颉码是HWML,五笔是TLGJ,四角号码是88221,郑码是MKAN,区位码是8375。
〔箅〕字的UNICODE是U+7B8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621,UTF-32:00007B85,UTF-8:E7 AE 85。
〔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748。
〔箅〕字异体字是箄。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8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6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6頁,第31字
音《廣韻》:博計切;《集韻》:必計切;《正韻》:必弊切,𡘋音閉。《廣韻》:甑箅也。《說文》:蔽也,所以蔽甑底。
义又,《周禮・考工記》〔註〕:輪箅則車行不掉。
音又,《字彙補》:邦爾切,音彼 —— 佛經迦箅,此云藿香。見《翻譯名義集》。
注解
〔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箅〕字拼音是bì,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畀。
〔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如“竹~~”、“纱~~”。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必至切頁碼第143頁,第14字續丁孫
箅
蔽也,所以蔽甑底。从竹畀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必至反頁碼第366頁,第7行,第1字述
蔽也。所以蔽甑底。從竹畀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必至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767頁,第2字許惟賢第342頁,第3字
蔽也。
段注此戸護也,門聞也之例。
所㠯蔽甑底。
段注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雷公炮炙論》云: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煑昆布用弊箅。哀江南賦曰:敝箅不能救鹽池之鹹。
从竹。畀聲。
段注必至切。十五部。按《廣韵》博計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蒸架。
即蒸架。
箅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83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79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9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88頁,第2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77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37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124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588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933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13頁,第3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86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473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842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494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82頁【崇文】第15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56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195頁,第9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651頁,第5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62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