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字详情

jǐnㄐㄧㄣˇ
糸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7DCA CJK 基本汉字

糸部

14画

8

14画 (緊)

上下结构

AHNI

SEVIF

HXZ

77903

U 7DCA

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横撇/横钩、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緊字概述

〔緊〕字拼音是(jǐn),部首是糸部,总笔画是14画

〔緊〕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臤、糸”。

〔緊〕字仓颉码是SEVIF,五笔是AHNI,四角号码是77903,郑码是HXZ

〔緊〕字的UNICODE是U+7DC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02,UTF-32:00007DCA,UTF-8:E7 B7 8A。

〔緊〕字异体字是𦂳

汉字解释

jǐnㄐㄧㄣˇ

基本解释

见“”。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1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929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891頁,第20

廣韻》、《韻會》、《正韻𡘋居忍切,音謹。說文》:纏絲急也。博雅》:糾也。玉篇》:紉也。唐書・百官志》:議定天下州府爲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之差。

又,《集韻》:頸忍切,音胗 —— 義同。〇【按】《說文》在臤部,今倂入。

注解

〔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緊〕字拼音是jǐ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臤、糸

〔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ǐn] ⑴ 见“紧”。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糾忍切頁碼93頁,第1

緊纏絲急也。从臤,从絲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糺忍反頁碼251頁,第7行,第1

緊纒絲急也。從臤,絲省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糾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470頁,第2許惟賢211頁,第3

緊纏絲急也。

段注緊急雙聲。此字別作䋗。《玉篇》引成公四年鄭伯䋌卒。古千、古兩二切𦒱左作堅,公作臤,穀作賢。則別本作䋗,切古千必矣。臣聲與臤聲一也。而顧書譌作䋌。《釋名》云:絹,䋌也。其絲䋌厚而疏也。是其譌久矣。《集韵・養韵》作䋌,舉兩切。《先韵》作䋗,緊也。䌑堅同。經天切。是宋時故有䋗字。特丁度等不能用正䋌之譌。又不知卽是緊字耳。《春秋》鄭伯䋗。《釋文》不載。考經字者所當知。

从臤。絲省。

段注糾忍切。十二部。

白话解释

紧,缠丝缠得急。字形采用“臤”和省略了“糸”的“絲”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臤(ㄑㄧㄢ qiān)、從絲省。從「臤」,表示堅牢;從「糸」,表示與絲有關。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4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254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02頁
4說文校箋第124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118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42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1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68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1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74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123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91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540頁【補遺】第16526頁
14通訓定聲第3290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251頁【崇文】第1001頁
16說文句讀第356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1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319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