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字详情

shānㄕㄢ
艹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829F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艹部

7画

4

10画 (芟)

上下结构

会意字

AMCU 86 、 AWCU 98

THNE

EQX

44407

5348

6047

U 829F

横、竖、竖、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芟字概述

〔芟〕字拼音是(shān),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7画

〔芟〕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殳”,五行属木。

〔芟〕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殳( shū )。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是铲除杂草。

〔芟〕字仓颉码是THNE,五笔是AMCU86,AWCU98,四角号码是44407,郑码是EQX,中文电码是5348,区位码是6047

〔芟〕字的UNICODE是U+829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439,UTF-32:0000829F,UTF-8:E8 8A 9F。

〔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674

汉字解释

shānㄕㄢ

基本解释

割草,引申为除去。~草。~除(a.除草;b.删削文字)。~夷。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殳( shū )。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铲除杂草。
2.同本义。
mow grass;
芟,刈草也。 —— 《说文》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 —— 《周礼·肆师》芟蕰崇之。 —— 《左传·隐公六年》载芟载柞。 —— 《诗·周颂·载芟》。注:“除草曰芟。”
芟夷(除草,割草);芟荑(同“芟夷”。刈除);芟柞(指耕作);芟翦(芟剪。剪除;修剪);芟薙(刈除);芟柞(割除草木);芟秽(割除杂草。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
3.斩杀;消灭;清除。
kill; eliminate; clear away;
芟野菼。 —— 《淮南子·本经》。注:“杀也。”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资治通鉴》
芟讨(讨灭敌人);芟锄(除去,铲除);芟刈(割,引申为杀戮);芟夷(铲除;除草;亦指杀戮);芟定(平定)
4.删除 。
delete; strike out;
芟削(删除);芟翦(芟剪。删除)
名词
1.大镰刀。
scythe;
权节其用,耒、耜、耞、芟。 —— 《国语·齐语》
芟割(用镰刀收割)
2.[用作防汛护堤]砍下的芦荻。
reed;
凡伐芦荻谓之“”,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辮竹纠芟为索。 —— 《宋史》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1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1019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987頁,第18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𡘋音衫。說文》:刈草也。詩・周頌》:載芟載柞。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又,〈齊語〉:耒耜枷芟。【註】芟,大鐮,所以芟草也。

或作蔪。

又,《類篇》:尹捶切 —— 與芛通,草之華榮也。

注解

〔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芟〕字拼音是sh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殳

〔芟〕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殳( shū )。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是铲除杂草。

〔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ān] ⑴ 割草,引申为除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所銜切頁碼27頁,第23

芟刈艸也。从艸从殳。

附注按:徐鍇繫傳作「從艸,殳聲」。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五十一引《說文》也作「从艸,殳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所監反頁碼99頁,第4行,第1

芟刈艸也。從艸殳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所銜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67頁,第1許惟賢72頁,第12

芟刈艸也。

段注見《周頌》、《周禮》。毛云:除艸曰芟。

从艸殳。

段注鍇有聲字。非。此會意。殳取殺意也。所銜切。八部。

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1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84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9頁
4說文校箋第3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1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13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1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4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1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37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1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808頁【補遺】第16250頁
14通訓定聲第55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5頁【崇文】第377頁
16說文句讀第112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1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6頁,第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