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字详情
苻
艹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82FB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苻字概述
〔苻〕字拼音是(fú),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8画。
〔苻〕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付”,五行属木。
〔苻〕字仓颉码是TODI,五笔是AWFU,四角号码是44240,郑码是ENDS,中文电码是5394,区位码是6062。
〔苻〕字的UNICODE是U+82F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531,UTF-32:000082FB,UTF-8:E8 8B BB。
〔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3864。
〔苻〕字异体字是符。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5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25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993頁,第12字
音《唐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𡘋音扶。《爾雅・釋草》:苻,鬼目。【註】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江東人呼鬼目草。
义又,姓。《晉書・載記・苻洪傳》:其先蓋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因以爲氏。後洪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稱三秦王。
音又,《韻會》:芳無切,音孚 —— 草之莩甲。《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苻甲而出也。【索隱註】苻甲,猶莩甲也。
音又,《正韻》:薄胡切,音蒲。《左傳・昭二十一年》:鄭子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
注解
〔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苻〕字拼音是f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付。
〔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ú] ⑴ 同“莩1”。⑵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