蒭字详情

chúㄔㄨˊ
艹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4AD CJK 基本汉字

艹部

13画

10

16画 (蒭)

上下结构

AQBT

TPUU

ERRZ

44427

U 84AD

横、竖、竖、撇、横折钩、竖折/竖弯、竖、撇、撇、横折钩、竖折/竖弯、竖、撇

蒭字概述

〔蒭〕字拼音是(chú),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3画

〔蒭〕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芻”。

〔蒭〕字仓颉码是TPUU,五笔是AQBT,四角号码是44427,郑码是ERRZ

〔蒭〕字的UNICODE是U+84A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965,UTF-32:000084AD,UTF-8:E8 92 AD。

〔蒭〕字异体字是𫇴

汉字解释

chúㄔㄨˊ

基本解释

同“”。《玉篇•艸部》:“芻,茭草。《説文》云:‘刈艸也。’俗作蒭。”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9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49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1018頁,第22

六書正譌》:芻俗作蒭。

注解

〔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蒭〕字拼音是ch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芻

〔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 ⑴ 同“芻”。《玉篇•艸部》:“芻,茭草。《説文》云:‘刈艸也。’俗作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叉愚切頁碼29頁,第5

異體𠣧

芻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从又,持斷艸,是芻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阻虞反頁碼102頁,第5行,第2

芻刈艸也。包束艸之形

鍇注臣鍇曰:「此雖從艸,葢是象形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叉愚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74頁,第1許惟賢76頁,第2

芻刈艸也。

段注謂可飤牛馬者。

象包束艸之形。

段注叉愚切。古音在四部。

白话解释

刍,割草。像包束草料的形状。

芻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4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88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2頁
4說文校箋第40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33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1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3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7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2頁,第25字
11標注說文第3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32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850頁【補遺】第16256頁
14通訓定聲第145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9頁【崇文】第393頁
16說文句讀第118頁
17說文新證第7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4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0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