螕字详情

𭗱

ㄅㄧㄆㄧˊ
虫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8795 CJK 基本汉字

虫部

16画

10

16画 (螕)

左右结构

JTLX

LIHWP

INRR

56112

U 8795

竖、横折、横、竖、横、点、撇、竖、横折、撇、点、横、横、竖提、撇、竖弯钩

螕字概述

〔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ī、pí),部首是虫部,总笔画是16画

〔螕〕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𣬉”。

〔螕〕字仓颉码是LIHWP,五笔是JTLX,四角号码是56112,郑码是INRR

〔螕〕字的UNICODE是U+879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709,UTF-32:00008795,UTF-8:E8 9E 95。

〔螕〕字异体字是𧓎

汉字解释

1ㄅㄧ

基本解释

寄生在牲畜、禽鸟身上的虱子。

2ㄆㄧˊ

基本解释

〔~蜉〕同“蚍蜉”,大蚂蚁。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16頁,第25

同文書局本: 第1093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067頁,第22

唐韻》:邊兮切;《集韻》:邊迷切,𡘋𦳈說文》:齧牛蟲也。本草》:牛蝨,一名牛螕。

又,與蚍通。前漢・五行志》:劉歆以爲:蝝,螕𧖚之有翼者。孟康曰:螕𧖚,音蚍蜉。

又,《集韻》或作[⿱𤰞䖵],通作

注解

〔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ī、p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𣬉

〔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ī] ⑴ 寄生在牲畜、禽鸟身上的虱子。 [pí] ⑴ 〔~蜉〕同“蚍蜉”,大蚂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邊兮切頁碼442頁,第23

螕齧牛蟲也。从虫𣬉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邊兮切頁碼1045頁,第6行,第1

螕齧牛蟲也。從虫𣬉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邊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661頁,第1許惟賢1158頁,第1

螕齧牛蟲也。

段注今人謂齧狗蟲。語亦同。《通俗文》曰:狗蝨曰螕。

从虫。𣬉聲。

段注邊兮切。十五部。

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5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126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38頁
4說文校箋第58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525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194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26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53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0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9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563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64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902頁
14通訓定聲第234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156頁【崇文】第4621頁
16說文句讀第1921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3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24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