衭字详情

𭗱

ㄈㄨ
衤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886D CJK 基本汉字

衤部

9画

4

10画 (衭)

左右结构

PUFW 86 、 PUGY 98

LQO

WTBO

35280

U 886D

点、横撇/横钩、竖、撇、点、横、横、撇、捺

衭字概述

〔衭〕字拼音是(fū),部首是衤部,总笔画是9画

〔衭〕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夫”。

〔衭〕字仓颉码是LQO,五笔是PUFW86,PUGY98,四角号码是35280,郑码是WTBO

〔衭〕字的UNICODE是U+886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925,UTF-32:0000886D,UTF-8:E8 A1 AD。

〔衭〕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ㄈㄨ

基本解释

衣服的前襟。

详细解释

名词
1.衣服的前襟。
the front part of a Chinese robe;
衭,衣前襟。 —— 《广韵》
2.裤子。
trousers;
衭,袭袴也。 —— 《玉篇》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64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112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1087頁,第8

唐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𡘋音膚。類篇》:衣前襟也。說文》:襲衭也。

又,《玉篇》:襲袴也。

又,《博雅》:衭襓,劒衣也。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 義同。

注解

〔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衭〕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夫

〔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ū] ⑴ 衣服的前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甫無切頁碼271頁,第12

衭襲衭也。从衣夫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甫殳反頁碼696頁,第2行,第1

衭襲衭。從衣夫聲。

鍇注臣鍇曰:「衣衭即䘳也,今俗猶言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甫無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561頁,第1許惟賢684頁,第1

衭襲衭也。

段注襲衭葢古語。或曰:當作衭逗,襲也句。《廣韵》曰:衭,衣前襟。鍇曰:今俗猶言之。《少儀》。劔則啟櫝葢襲之。加夫襓與劔焉。鄭曰:夫襓,劔衣也。夫或爲煩。皆發聲。按鄭旣謂夫襓是劔衣。又云夫是發聲。葢不能定其說也。而《廣雅》曰:衭襓,䘤,劔衣也。夫加衣旁。卽許此字。亦是韜藏意。《韋部》曰:韜,劔衣也。

从衣。夫聲。

段注甫無切。五部。

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3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68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19頁
4說文校箋第347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329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18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02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16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5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12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339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81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364頁【補遺】第17253頁
14通訓定聲第162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18頁【崇文】第2869頁
16說文句讀第1115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57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798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