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字详情
避
避字概述
〔避〕字拼音是(bì),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6画。
〔避〕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辟”,五行属水。
〔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辟声。本义是躲开,回避。
〔避〕字仓颉码是YSRJ,五笔是NKUP,四角号码是30304,郑码是WXJS,中文电码是6699,区位码是1760。
〔避〕字的UNICODE是U+907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991,UTF-32:0000907F,UTF-8:E9 81 BF。
〔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385,属常用字。
〔避〕字的近义词是躲,反义词是扬,异体字是辟、𢕾、𨓶。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1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6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0頁,第9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音又,《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注解
〔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避〕字拼音是b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辟。
〔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辟声。本义是躲开,回避。
〔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躲,设法躲开⑵ 防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毗義切頁碼第54頁,第1字續丁孫
避
回也。从辵辟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便詈反頁碼第156頁,第2行,第3字述
回也。從辵辟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毗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90頁,第1字許惟賢第130頁,第1字
回也。
段注上文回辟之回訓衺。𠆎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迴是也。然其義實相近。
从辵。辟聲。
段注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爲避。
白话解释
避,迂迴绕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辟”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辵、辟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辟」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辟」字本義為「法也」,此義與「避」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避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3頁,第1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3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2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2頁,第1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7頁,第1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32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12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2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53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2頁,第1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3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56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15頁【補遺】第1636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43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6頁【崇文】第62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8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08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93頁,第1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