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字详情

chúㄔㄨˊ
金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92E4 CJK 基本汉字

金部

15画

7

15画 (鋤)

左右结构

QEGL 86 、 QEGE 98

CBMS

PLYM

84127

U 92E4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竖、横折、横、横、提、横折钩、撇

鋤字概述

〔鋤〕字拼音是(chú),部首是金部,总笔画是15画

〔鋤〕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金、助”或“釒、助”。

〔鋤〕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助聲。本义是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

〔鋤〕字仓颉码是CBMS,五笔是QEGL86,QEGE98,四角号码是84127,郑码是PLYM

〔鋤〕字的UNICODE是U+92E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604,UTF-32:000092E4,UTF-8:E9 8B A4。

〔鋤〕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chúㄔㄨˊ

基本解释

弄鬆土地及除草的工具。~頭。鐵~。
耪,弄鬆土地及除草。~草。~耘。~地。
剷除。~奸。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金,助聲。本義: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
2.同本義。
hoe;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 杜甫《兵車行》
大鋤;小鋤
1.用鋤頭整理田地,除草。
work with a hoe;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鋤社(古代北方農村的一種組織。平時協同耕作,有事時則互相幫助);鋤耘(耕作農地。也作鉏耘);鋤谷(耕作)
2.根除,剷除。
eliminate;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爲業以術錢也。 —— 龔自珍《病梅館記》
鋤拔(去除);鋤理(清理)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3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308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296頁,第6

廣韻》:士魚切;《集韻》:牀魚切,𡘋音鉏。左傳・僖三十三年》〔註〕:耨,鋤也。【釋文】本又作鉏。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釋名》:鋤,助也,去穢助苗長也。

又,《集韻》:狀所切 —— 與鉏同。鉏鋙亦作鋤鋙。

注解

〔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鋤〕字拼音是ch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助

〔鋤〕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助聲。本义是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

〔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 ⑴ 弄鬆土地及除草的工具⑵ 耪,弄鬆土地及除草⑶ 剷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牀倨切頁碼138頁,第4

耡商人七十而耡。耡,耤稅也。从𣐇助聲。《周禮》曰:「以興耡利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牀詛反頁碼355頁,第5行,第2

耡殷人七十而耡。耡,耤,稅也。從耒助聲。《周禮》曰:「興耡利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牀倨切古音第五部頁碼735頁,第2許惟賢327頁,第2

耡殷人七十而耡。

段注《孟子・滕文》篇文。今《孟子》作助。《周禮》注引作莇。

耡,耤稅也。

段注《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畞而徹。其實皆十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趙曰:徹者猶人徹取物也。藉者,借也。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按耤耡二篆皆偁古成語。而後釋其字義。耡卽以耤釋之。耤稅者,借民力以食稅也。

从耒。助聲。

段注牀倨切。五部。

《周禮》曰:㠯興耡利萌。

段注《遂人職》文。今萌作甿。俗改也。注曰:變民言萌。異外内也。萌猶懵懵無知貌也。鄭本作萌。淺人一改爲氓。再改爲甿。注又云:鄭大夫讀耡爲藉。杜子春讀耡爲助。謂起民人令相佐助。按鄭意耡者,合耦相助。以歲時合耦于耡。謂於里宰治処合耦。因謂里宰治処爲耡也。許意以《周禮》證七十而耡。謂其義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鋤當作鉏。

耡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74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367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84頁
4說文校箋第182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172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61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08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52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0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10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179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41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723頁【補遺】第16697頁【後編】第18189頁
14通訓定聲第174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70頁【崇文】第1477頁
16說文句讀第543頁
17章授筆記第189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0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52頁,第3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士魚切頁碼466頁,第31

鉏立薅所用也。从金且聲。

附注段玉裁依《廣韻》改為「立薅斫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蟬於反頁碼1093頁,第2行,第2

鉏立薅所用也。從金且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士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824頁,第4許惟賢1228頁,第8

鉏立薅斫也。

段注斫也各本作所用也。今依《廣韵》正。薅者,披去田艸也。斫者,斤也。斤以斫木。此則斫田艸者也。云立薅者,古薅艸坐爲之。其器,曰槈。其柄短。若立爲之,則其器曰鉏。其柄長。槈之用淺。鉏之用可深。故曰斫。《釋名》曰:齊人謂其柄曰橿。橿然正直也。頭曰鶴。似鶴頭也。橿見《木部》。

从金。且聲。

段注士魚切。五部。俗作鋤。按此篆原在下文鉵䥯之閒。非其次也。故今移此。

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26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191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886頁
4說文校箋第620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55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2061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43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89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94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70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597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4919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551頁【補遺】第18035頁
14通訓定聲第173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29頁【崇文】第4913頁
16說文句讀第2036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543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283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