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字详情
隔
隔字概述
〔隔〕字拼音是(gé),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2画。
〔隔〕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鬲”或“⻖、鬲”,五行属木。
〔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鬲( gé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是阻隔、遮断。
〔隔〕字仓颉码是NLMRB,五笔是BGKH,四角号码是71227,郑码是YAJL,中文电码是7133,区位码是2484。
〔隔〕字的UNICODE是U+969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548,UTF-32:00009694,UTF-8:E9 9A 94。
〔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805,属常用字。
〔隔〕字异体字是膈、融、𤗦、𨼣、𨼥。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50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8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7頁,第6字
音《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𡘋音膈。《說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义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音又,《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〇【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
义又,與融通。《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註】隔,一作融。
注解
〔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隔〕字拼音是g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
〔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鬲( gé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是阻隔、遮断。
〔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é] ⑴ 遮断⑵ 相去有一段距离⑶ 思想感情有距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古覈切頁碼第480頁,第33字續丁孫
隔
異體隔
障也。从𨸏鬲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溝戹反頁碼第1121頁,第6行,第2字述
障也。從𨸏鬲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古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936頁,第1字許惟賢第1276頁,第5字
塞也。
段注塞先代切。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賦》注所引作塞也。與《土部》塞隔也爲轉注。《廣韵》亦曰:塞也。《西京賦》曰:隴坻之隘。隔閡華戎。
从𨸏。鬲聲。
段注古覈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隔,障碍。字形采用“左耳旁”(阜),“鬲”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阜、鬲聲。《說文》:「隔,塞也。」段注:「塞,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賦〉注所引作『塞也』,與土部『塞,隔也』爲轉注。」隸楷以後的字形均因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隔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953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230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91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643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72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131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555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713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037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81頁,第1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617頁,第1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093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977頁【補遺】第1809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39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74頁【崇文】第509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04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820頁,第4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319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