靽字详情
靽
革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977D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通用字
靽字概述
〔靽〕字拼音是(bàn),部首是革部,总笔画是14画。
〔靽〕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半”。
〔靽〕字仓颉码是TJFQ,五笔是AFUF86,AFUG98,四角号码是49550,郑码是EEUB。
〔靽〕字的UNICODE是U+977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781,UTF-32:0000977D,UTF-8:E9 9D BD。
〔靽〕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639。
〔靽〕字异体字是絆。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5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6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77頁,第25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博漫切,音半。《玉篇》同「絆」。《廣韻》:羈絆也。《集韻》:駕牛具,在後曰絆。《釋名》: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縱也。
注解
〔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靽〕字拼音是b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半。
〔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 ⑴ 驾车时套在牲口后部的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