鳆字详情

ㄈㄨˋ
鱼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9CC6 CJK 基本汉字
通用字

鱼部

17画

9

20画 (鰒)

左右结构

形声字

QGTT

NMOAE

RMKR

28147

9652

8691

U 9CC6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鳆字概述

〔鳆〕字拼音是(fù),部首是鱼部,总笔画是17画

〔鳆〕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鱼、复”,五行属水。

〔鳆〕字仓颉码是NMOAE,五笔是QGTT,四角号码是28147,郑码是RMKR,中文电码是9652,区位码是8691

〔鳆〕字的UNICODE是U+9CC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134,UTF-32:00009CC6,UTF-8:E9 B3 86。

〔鳆〕字异体字是𩼵

汉字解释

ㄈㄨˋ

基本解释

〔~鱼〕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亦称“鲍鱼”。贝壳中医入药,称“石决明”。
(鰒)

详细解释

名词
鳆鱼 abalone。又名鲍鱼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吃鳆鱼。——《汉书·王莽传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3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475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472頁,第19

唐韻》、《集韻𡘋房六切,音伏。說文》:海魚名。前漢・王莽傳》:啗鰒魚。【註】師古曰:海魚也。後漢・伏隆傳》:詣闕上言,獻鰒魚。【註】鰒似蛤,偏著石。廣志》:鰒無鱗有殼,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九。

又,《廣韻》:蒲角切;《集韻》、《韻會》:弼角切,𡘋音雹 —— 義同。一說石決明,藥,旁有七空者良。

又,《集韻》:步木切,音僕 —— 義同。

注解

〔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鰒〕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复

〔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ù] ⑴ 见“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蒲角切頁碼388頁,第29

𩺽

異體

𩺽海魚名。从𤋳𡕨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別卓反頁碼941頁,第5行,第1

𩺽海魚也。從魚复聲。

鍇注臣鍇按:即石決明也,褚彥回食而不賣者,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蒲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317頁,第4許惟賢1008頁,第5

𩺽海魚也。

段注郭注《三倉》曰:鰒似蛤。一偏著石。《廣志》曰:鰒無鱗有𣪊。一面附石。細孔襍襍。或七或九。《本艸》曰:石決明,一名鰒魚。李時珍云:與石決明同類殊種。

从魚。𡕨聲。

段注蒲角切。三部。

鰒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6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98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738頁
4說文校箋第510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61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695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86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74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6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05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490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408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456頁【補遺】第17745頁
14通訓定聲第117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15頁【崇文】第4057頁
16說文句讀第166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39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75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