䐈字详情

𭗱

zhíㄓˊ
月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4408 CJK 扩展A

月部

12画

8

14画 (䐈)

左右结构

EFHG

BJBM

QELC

74212

U 4408

䐈字概述

〔䐈〕字拼音是(zhí),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12画

〔䐈〕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直”或“、直”。

〔䐈〕字仓颉码是BJBM,五笔是EFHG,四角号码是74212,郑码是QELC

〔䐈〕字的UNICODE是U+440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7416,UTF-32:00004408,UTF-8:E4 90 88。

〔䐈〕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zhíㄓˊ
1.拼音zhí。
2.长一尺二寸的干肉。
3.粘。
4.肥肠。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986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953頁,第3

廣韻》:之翼切;《集韻》:質力切,𡘋音職。廣韻》:脯長尺有二寸曰䐈。

又,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相膠〔註〕:脂膏䐈敗。䐈,黏也。【疏】今人頭髮積有脂膏者則謂之䐈,䐈亦黏也。

又,《廣韻》:除力切,音直 —— 肥腸。

又,《五音集韻》:竹力切,音陟 —— 肥也。

又,《正字通》與膱、殖𡘋通。儀禮・鄕射禮》薦脯用籩五膱〔註〕:古文膱爲胾,今文或作䐈。

注解

〔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䐈〕字拼音是zh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