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字详情
治
治字概述
〔治〕字拼音是(zhì),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8画。
〔治〕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台”,五行属水。
〔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 )。本义是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治〕字仓颉码是EIR,五笔是ICKG,四角号码是33160,郑码是VZJ,中文电码是3112,区位码是5446。
〔治〕字的UNICODE是U+6CB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35,UTF-32:00006CBB,UTF-8:E6 B2 BB。
〔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264,属常用字。
〔治〕字反义词是乱,异体字是乿、𡭒、𣳮、𦠋。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67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4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1頁,第11字
音《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𡘋音持 —— 水名。《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义又,水,出泰山。《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音又,《集韻》:湯來切,音胎 —— 水名,水出鴈門郡。《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义又,理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音又,盈之切,音怡 —— 義同。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𡘋音穉 —— 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义又,𥳑習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體。
义又,校也。《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义又,有所求乞也。《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义又,監督也。《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义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义又,才多亦曰治。《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义又,道家靜室曰治。《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义又,所都之處曰治。《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註】治,謂都之也。
义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音毛氏《韻增》㊟〔毛氏《韻增》應為《增韻》倒置〕: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𡘋直吏切。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58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28字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體。
謹照原文體改大禮。
注解
〔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治〕字拼音是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台。
〔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 )。本义是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ì] ⑴ 管理,处理⑵ 整理⑶ 惩办⑷ 医疗⑸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⑹ 从事研究⑺ 安定⑻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⑼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之切頁碼第364頁,第3字續丁孫
治
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直而反頁碼第882頁,第5行,第1字述
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台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治出曲城縣陽丘山,南至沂入海。」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157頁,第1字許惟賢第939頁,第3字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段注城當作成。字之誤也。東萊郡曲成,二志同。今山東萊州府掖縣東北六十里有曲成故城。《前志》曲成下曰:陽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按沂字疑誤。一本作至臨沂尤誤。當作計斤二字。今掖縣東南三十里有陽邱山。亦名馬鞍山。今治水名小沽河。自掖縣馬鞍山南流至平度州東南。與出登州府黃縣之大沽河合流。逕卽墨。至膠州之麻灣口入海。《一統志》曰:《左傳》昭二十年。姑尤以西。杜注。姑水,尤水皆在城陽郡。東南入海。齊乘。姑卽大沽河。尤卽小沽河。玉裁謂尤古音讀如貽。與治同在第一部。齊乘之言可信也。
从水。台聲。
段注直之切。一部。按今字訓理。葢由借治爲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義為治亂。治亂字當作辭、𤔲、司,皆可。
訓治亂,乃理之借。台从㠯聲,與里同部。或為辭之借。《周禮》「治令」即辭令。辭訓治嶽,故引申為治亂。
治亂之治為辭,𤔲、司諸字之借。
治亂字之本字作辭,𤔲、司,皆可。
白话解释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台”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的形構都是從水、台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台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治。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治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9頁,第5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14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9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71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33頁,第1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79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78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35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13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6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5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13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03頁【補遺】第1763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684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0頁【崇文】第379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33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9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59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11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