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字详情

zhī
月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8102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月部

10画

6

12画 (脂)

左右结构

形声字

EXJG

BPA

QRK

72261

5176

5412

U 8102

撇、横折钩、横、横、撇、竖弯钩、竖、横折、横、横

脂字概述

〔脂〕字拼音是(zhī),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10画

〔脂〕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旨”或“、旨”,五行属金。

〔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旨声。本义是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脂〕字仓颉码是BPA,五笔是EXJG,四角号码是72261,郑码是QRK,中文电码是5176,区位码是5412

〔脂〕字的UNICODE是U+810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026,UTF-32:00008102,UTF-8:E8 84 82。

〔脂〕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995,属常用字

〔脂〕字异体字是𧹛

汉字解释

zhī

基本解释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肪。~膏。松~。~油。香~。
指“胭脂”~粉。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肉,旨声。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2.同本义。
oil or fat;
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 —— 《说文》有羽者脂。 —— 《易·本命》脂,肪也。 —— 《广苍》脂膏以膏之。 —— 《礼记·内则》。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肤如凝脂。 —— 《诗·卫风·硕人》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 —— 《周礼·考工记·梓人》
脂灰(油脂和石灰,犹今油灰之类);脂水(旧指妇人盥洗后的剩水;或指石油;脓水);脂炬(即脂烛);脂韦(油脂和软皮)
3.润滑脂 。
grease;
复合皂基脂;非皂基脂;耐寒脂;耐压脂;防锈脂;轴用脂。
4.胭脂。
rouge;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 王维《西施咏》
脂粉客(油头粉面的风流子弟);脂粉钱(旧指女私蓄)
动词
涂油使润滑。
oil;
我车已载脂。 —— 杜甫《赤谷》
脂车(油涂车轴,以利运转。借指驾车出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5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81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947頁,第27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𡘋音祗。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又,《釋名》:脂,砥也 —— 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又,《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又,《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又,以喻榮祿也。揚子《𤣥》:出泥入脂。【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又,用以利物曰脂。詩・衞風》:載脂載舝。【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桑扈,竊脂。【註】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又,草名。抱朴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又,《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又,五靈脂。又,補骨脂。

又,《五音集韻》:水名。

又,姓。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 —— 手指也。與指同。

注解

〔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脂〕字拼音是zh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旨

〔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旨声。本义是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ī] ⑴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⑵ 指“胭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旨夷切頁碼132頁,第33

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从𠕎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真夷反頁碼344頁,第3行,第1

脂戴肉者脂,無角者膏。從肉旨聲。

鍇注臣鍇按:《周禮》:「大獸:脂者、膏者。」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旨夷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700頁,第2許惟賢312頁,第3

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段注大戴易本命曰:戴角者無上齒。謂牛無上齒,觸而不噬也。無角者膏而無前齒。謂豕屬也。無前齒者,齒盛於後不用前。有羽者脂而無後齒。羽當爲角。謂羊屬也。齒盛於前不任後。《考工記》鄭注曰:脂者牛羊屬。膏者豕屬。《内則》注曰:肥凝者爲脂。釋者爲膏。按上文膏系之人。則脂系之禽。此人物之辨也。有角無角者各異其名。此物中之辨也。釋膏以脂。禽亦曰膏。《周禮》香臊腥羶皆曰膏。此皆統言不別也。

从肉。旨聲。

段注旨夷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脂,戴角动物的脂肪叫“脂”,无角动物的脂肪叫“膏”。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旨”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肉」右「旨」。篆文從肉、旨聲。從「肉」,表示與動物有關;「旨」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脂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4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35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74頁
4說文校箋第175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166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59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04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42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86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05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172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135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579頁【補遺】第16685頁
14通訓定聲第2327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354頁【崇文】第1413頁
16說文句讀第519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8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35頁,第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