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字详情

yòuㄧㄡˋ
亻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4F51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

亻部

7画

5

7画 (佑)

左右结构

形声字

WDKG

OKR

NGJ

24260

0147

5151

U 4F51

撇、竖、横、撇、竖、横折、横

佑字概述

〔佑〕字拼音是(yòu),部首是亻部,总笔画是7画

〔佑〕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右”,五行属土。

〔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右声。字本作“右”。表右助。因“右”用为左右之“右”,又造“佑”字表示本义。本义是保护;右助。

〔佑〕字仓颉码是OKR,五笔是WDKG,四角号码是24260,郑码是NGJ,中文电码是0147,区位码是5151

〔佑〕字的UNICODE是U+4F5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305,UTF-32:00004F51,UTF-8:E4 BD 91。

〔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773,属次常用字

〔佑〕字异体字是𨒐

汉字解释

yòuㄧㄡˋ

基本解释

帮助。~护。~助。保~。庇~。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人,右声。字本作“”。表右助。因“”用为左右之“”,又造“”字表示本义。本义:保护;右助。
2.同本义。
bless and protect;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 《书·泰誓上》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 《楚辞》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佑助(保佑扶助;庇护)
3.辅助;帮助。
assist;
佑,助也。 —— 《玉篇》
4.《说文》无“”字。 徐铉在“”字下注云:“今俗别作佑。”按:又、右、佑当为一字分化。
高祖为亭长,常佑之。 —— 《汉书》
佑庇(帮助;保护)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8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23頁,第5

集韻》、《韻會𡘋云九切,音有 —— 佐助也。

又,《集韻》、《正韻𡘋與祐同。書・湯誥》:上天孚佑下民。

又,叶于愧切,音位。楚辭・天問》:驚女採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註】祐,一作佑;喜,叶音戲。〇【按】《說文》佐佑之佑本作右,音有;今加人作佑,且音宥,而右止爲左右手之右,不詳《說文》之義矣。

注解

〔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佑〕字拼音是y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右

〔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右声。字本作“右”。表右助。因“右”用为左右之“右”,又造“佑”字表示本义。本义是保护;右助。

〔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òu] ⑴ 帮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于救切頁碼42頁,第27

𠮢

異體

𠮢助也。从口从又。

鉉注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附注段玉裁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𠂇又字,則又製佐佑為左右字。」

附注《說文新證》:「『右』是『又』的分化字,所以甲骨文只有『又』,未見『右』。周代以後加分化符號『口』,分化出『佑助』義的『右』字,其後又以『右』當『𠂇右』義用,於是又加『人』旁作『佑』。」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延九反頁碼128頁,第7行,第2

𠮢助也。從口又聲。

鍇注臣鍇曰:「言不足以佐,又手助之。《詩》曰:『匪面命之。』言示之事,匪口誨之,言提其耳。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于救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31頁,第4許惟賢102頁,第10

𠮢助也。从口又。

段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爲𠂇又字。則又製佐佑爲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此佑助之正字,佑,俗字也,《說文》所無。左右之右當作又。

白话解释

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口、又聲,以會手口相助之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皆承金文字形而來。楷書筆畫整齊化之後,字形改為從口、?(左手)。甲骨文以又字兼表佑助之意,金文始分化出「手口相助」的右字。後來右字又借為左右之右,才轉注為「從人、右聲」的佑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20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105頁
4說文校箋第5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8頁,第23字
6說文今釋第172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2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9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2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55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43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180頁【補遺】第16311頁
14通訓定聲第79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8頁【崇文】第509頁
16說文句讀第163頁
17說文新證第198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66頁,第8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73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6頁,第2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于救切頁碼3頁,第3

祐助也。从示右聲。

附注徐灝注箋:「右、祐,古今字。」朱駿聲《通訓定聲》:「據許書,凡助為右,神助為祐,其實祐即右之變體,加示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延救反頁碼30頁,第4行,第1

祐助也。從示右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于救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頁,第7許惟賢4頁,第7

祐助也。

段注古衹作右。

从示。右聲。

段注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白话解释

祐,上天祐助。字形采用“示”作边旁,“右”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祐」從示、又聲,卜辭多用作祭祀名。金文從示、從又,而增益「日」形。篆文始見「祐」字。《說文‧示部》:「祐,助也。从示、右聲。」又《說文‧口部》:「右,手口相助也。」「右」為「佑」的本字,後因假借用為左右方向之右,轉注為從「人」、「右」聲的「佑」字,保留「佑助」之本義。又以從「示」、「右」聲的「祐」,表「神助」之義。從示,表示與神靈相關;從右,表示音讀,兼表佑助之義,本義為神靈保佑。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6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36頁
4說文校箋第3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7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2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47頁【補遺】第16148頁【補編】第14869頁
14通訓定聲第79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頁【崇文】第25頁
16說文句讀第7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10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5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