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详情
由
由字概述
〔由〕字拼音是(yóu),部首是田部,总笔画是5画,是独体字。
〔由〕字是独体字,五行属土。
〔由〕字仓颉码是LW,五笔是MHNG,四角号码是50600,郑码是KIA,中文电码是3945,区位码是5141。
〔由〕字的UNICODE是U+753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001,UTF-32:00007531,UTF-8:E7 94 B1。
〔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245,属常用字。
〔由〕字异体字是㽕、凷、甴、逌、𣓐、𥛅。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0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757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711頁,第1字
音《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𡘋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义又,《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义又,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义又,《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 —— 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义又,《博雅》:式也。
义又,《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 —— 皆謂輔持也。
义又,《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义又,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义又,《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义又,〈由庚〉、〈由儀〉,𡘋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义又,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义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义又,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又,由吾,複姓。
义又,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义又,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义又,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义又,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义又,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又,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义又,通作䌛。《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义又,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义又,借作㽕。《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〇【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音又,《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音又,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音又,《正字通》:音妖 —— 冶由,女子笑貌。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田部
愛日堂藏本: 第44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8字
《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 書祭統改經解。
《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注解
〔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由〕字拼音是yóu,独体字。
〔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óu] ⑴ 原因⑵ 自,从⑶ 顺随,听从,归属⑷ 经过,经历⑸ 凭借⑹ 古同“犹”,尚且,还。⑺ 古同“犹”,犹如,好像。⑻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以州切頁碼第224頁,第6字續丁孫
㽕
異體㕀
木生條也。从𢎘由聲。《商書》曰:「若顚木之有㽕枿。」古文言由枿。
鉉注臣鉉等案:孔安國注《尙書》直訓由作用也。用枿之語不通。徐鍇曰:「《說文》無由字,今《尙書》只作由枿,蓋古文省𢎘,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从𢎘,上象枝條華圅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延秋反頁碼第573頁,第2行,第2字述
木生條也。從𢎘由聲。《商書》曰:「若顛木之有㽕枿。」
鍇注臣鍇曰:「謂是巳倒之木,更生孫枝也。㽕者,猶可也,止之言也。枿者,餘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以州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264頁,第2字許惟賢第554頁,第5字
木生條也。
段注條者,小枝也。
从㔾。由聲。
段注許書由聲之字不減數十。淺人因許書無由字。欲盡改爲㕀省聲。然則㕀从由聲。又何說也。以州切。三部。
《商書》曰:若顚木之有㕀枿。
段注《般庚》上篇文。今書作由櫱。許《木部》作㕀𣡌。枿卽𣡌。櫱之異體也。㕀者,生也。《左傳》。史趙曰:陳,顓頊之族也。歲在鶉火。是以卒滅。陳將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猶將復由。此以生滅對言。由卽㕀之叚借。《詩・序》曰: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此以生釋由。以宜釋儀。由亦㕀之叚借。下云古文言由枿。則作㕀者伏生,歐陽,夏侯之書也。許於書偁孔氏而不廢伏生。於此可見矣。
古文言由枿。
段注古文謂孔氏壁中書也。伏作㕀爲正字。孔作由爲叚借字。偁伏又偁孔者,明叚借也。不曰古文㕀作由,云古文言由枿者,此偁經非說字也。嫌其無別也。故別之。孟康注《漢書》𥠖民祖飢曰:祖古文言阻。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木生條也。「出不由户」之由乃迪字之假借。
訓從之由係=迪,「誰能出不迪户」,迪,從也。
㽕【由】,木生條也。訓從之由係迪【狄】之假字。
㽕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41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66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35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84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73頁,第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982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684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59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449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74頁,第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80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87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039頁【補遺】第1705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938頁,第1字 |
| 15 | 通訓定聲 | 第938頁,第2字 |
| 16 | 說文義證 | 第594頁【崇文】第2373頁 |
| 17 | 說文句讀 | 第911頁 |
| 18 | 章授筆記 | 第293頁,第4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545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675頁,第6字 |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余招切頁碼第429頁,第10字續丁孫
䌛
異體𦅹、繇
隨從也。从系䚻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从䍃。
附注段玉裁注:「亦用為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為之者也。」邵瑛羣經正字:「今作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延朝反頁碼第1023頁,第1行,第2字述
從隨也。從系䚻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余招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569頁,第2字許惟賢第1116頁,第2字
隨從也。
段注《辵部》曰:從,隨行也。隨,從也。䌛與隨,從三篆爲轉注。从系者,謂引之而往也。《爾雅・釋故》曰:䌛,道也。詩書䌛作猷。叚借字。《小雅》。匪大猶是經。《大雅》。遠猶辰吿。傳皆曰:猶,道也。《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亦道也。道路及導引,古同作道。皆隨從之義也。䌛之譌體作䌛。亦用爲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爲之者也。
从系。
段注有所系而隨從之也。
䚻聲。
段注余招切。按此音非也。當以周切。三部。
或䌛字。
段注古䌛由通用一字也。各本無此篆。全書由聲之字皆無𣒨柢。今補。按詩,書,《論語》及他經傳皆用此字。其象形會意今不可知。或當从田有路可入也。《韓詩》横由其畝傳曰:東西曰横。南北曰由。《毛詩》由作從。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于之借,由乃《說文》「㽕蘗」之㽕,古文作由。
䌛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0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88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1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67頁,第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0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82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160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32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16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8頁,第1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4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482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549頁【補遺】第17890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151頁,第2字 |
| 15 | 通訓定聲 | 第1152頁,第1字 |
| 16 | 說文義證 | 第1117頁【崇文】第4465頁 |
| 17 | 說文句讀 | 第1854頁 |
| 18 | 說文新證 | 第885頁,第1字 |
| 19 | 章授筆記 | 第537頁,第7字 |
| 20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26頁,第2字 |
| 21 | 古字釋要 | 第1193頁,第2字 |